農業相關新聞整理
|
研發成果報導 |
用米製作麵包 也能減碳(新聞來源:人間福報 2011/06/07) 稻米也可以用來做西點、麵包。為活化休耕農地,提升糧食自給率,鼓勵米食多元利用,農委會研發出「米穀粉」,並推廣各類加工品製作,增加米食的方便性,期能替代部分進口麵粉,同時降低碳足跡,達到節能減碳。
|
苦瓜「花蓮1號」 有機商店有得買(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6/06) 由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所育成之第一個山苦瓜品種,成功技轉給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有機農場之「苦瓜花蓮1號」,在花蓮場積極技術輔導下,以有機方式種植,今年已進入第2年採種及開始量產上市,本苦瓜品種生長勢強,目前已進入開花結果期,有機農場內苦瓜生長強健結實累累,顯示這一個經過長時間育種篩選並取得品種權之苦瓜新品種... |
無病毒研發 台麻竹筍產業重現生機 (新聞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2011/06/06) 每年6到9月,儘管是台灣麻竹筍的產季,但由於此一季節的麻竹筍容易受病毒感染,口感不佳,讓全台麻竹筍產業每年都損失新台幣上億元。農委會台中農業改良場研發「無病毒麻竹筍的生產技術」,使得產量增加2成,不僅解決麻竹筍受病毒危害的問題,也讓品質直逼綠竹筍。
|
廚餘48小時變身有機肥 農改場新研發效率高 (新聞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2011/06/06) 一般市售的廚餘處理機要花15天才能將廚餘製成有機肥。不過,農委會花蓮農業改良場研發出的新款廚餘機,只要48小時,就可以將廚餘化身為有機肥,而且不用添加任何微生物和除臭劑,堪稱獨步全球。
|
天然「魷」物 延緩老化和舒緩血壓(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6/06) 天然魷物可延緩老化和舒緩血壓。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以魷魚皮為原料,製造具有機能性的胜,可做為銀髮族或延緩老化之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品。
|
花蓮農改場舉辦曳引機附掛式綠肥播種機田間作業示範觀摩(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新聞 2011/06/02) 為推廣曳引機附掛式綠肥播種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將於100年6月3日上午10時30分假台南縣學甲區大灣里王豐茂農友處,召開「曳引機附掛式綠肥播種機田間作業」示範觀摩會,歡迎代耕業者及農友前往參加。
|
外埔農會推動種植有機米 無毒安全市場行情看漲! (新聞來源:NOWnews 2011/06/02) 台中縣外埔區農會四年來推動種植有機米成效非凡,種植面積也直線上升到十二公頃、成為農政單位觀摩、推廣指標,因是無毒的安全米,致行情特別看漲。農會總幹事李錦東表示;種這最精緻的米穀,讓消費者確實能吃到好米吃,不過政府提升量價格後,有機米也需重再調整,才能合農民種植胃口。
|
第一個台灣文心蘭品種 台中一號「金幣」 問世 (新聞來源:人間福報 2011/06/01) 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投入研究十四年的文心蘭品種—台中一號「金幣」,為台灣自行育種第一個取得品種權的文心蘭品種。預計今年還會有兩個迷你文心蘭品種(植株高僅十公分左右)陸續獲得品種權。
|
洋桔梗外銷潛力佳_新品上市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11/05/31) 洋桔梗被視為最具潛力新興外銷花卉,每年外銷日本逾四百萬枝,年產值超過四千萬;相中外銷潛力,台南區農改場耗時十一年,延續前年發表兩款新花色,今年接續推出台南三、四號分屬粉色及綠白色,期再衝高花農收益。
|
新品種台灣梨 將擺脫日梨穗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1/05/28) 日本震災區是國內進口梨穗主要產地,農民憂心年底買不到梨穗,苗栗縣農民鄧文雄經10年試驗,種出免嫁接、抗病耐儲存、甜度達15度的台灣梨,並嘗試用來嫁接,希望取代進口梨穗。 |
韓國有人蔘___台灣農醫藥聯手打造丹蔘明星農產 (新聞來源:中廣新聞 2011/05/26) 韓國有人蔘,台灣有丹蔘,藥理研究顯示,丹蔘對於心臟血管疾病、抗腫瘤具有良好保健成效,農政單位多年種植技術已經具備相當水準,因此花蓮區農改場邀集了產、官、農、藥、學等各界精英,針對「丹蔘行銷」舉辦大型研討會,希望凝聚共識,發揮創意,將丹蔘推廣出去,成為代表台灣的「明星農產」。 |
2011臺灣丹參產業發展研討會圓滿成功(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新聞 2011/05/2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結合產、官、學界共同推動臺灣丹參產業之發展,於100年5月25日舉辦「2011臺灣丹參產業發展研討會」,會中將邀請國內大學、中醫藥界、產業界及農業界之學者、專家等共10人,發表專題演講與經驗分享,由於議程內容多元充實,獲得與會來賓好評,現場座無虛席!
|
新品種平地水蜜桃 春豐上市(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5/25) 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輔導彰化縣芬園鄉農民張洲府栽培的台農三號春豐水蜜桃,已經採收上市,今天在張洲府的員農種苗繁殖場舉行觀摩會。這種平地水蜜桃比高山水蜜桃採收較早,汁多而甜,經濟價值高,吸引上百人參加觀摩會。
|
防蔬菜病害 拮抗微生物將上市 (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5/25)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應用本土放線菌,搭配多種天然增效配方如燕麥、大麥、蝦蟹殼粉等,防治蔬菜育苗期的病害,可降低農藥使用量20%,目前技術已轉移,年底可上市。
|
台南農改場育成雜交飼料玉米新品種台南24號(新聞來源: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新聞 2011/05/21) 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飼料玉米高產雜交品種「台南24號」,具有抗病、抗倒伏倒折、豐產,適合國內栽培等優點,預期將可提昇飼料玉米產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
黃鰭鮪箱網養殖 創亞洲國家先例(新聞來源:yam天空新聞 2011/05/20) 屏東縣政府舉辦黑鮪魚文化觀光季名聞遐邇,為永續保育海洋資源,近年更積極發展鮪魚箱網養殖,與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國立中山大學及養殖業者合作,於2010年11月起在小琉球外海展開黃鰭鮪商業化養殖試驗,首開亞洲地區國家先例。目前箱網中黃鰭鮪成長良好,平均體重已達3公斤以上,預計最快2011底即可上市,為台灣... |
小米新品種-臺東8號 具推廣潛力(新聞來源:中廣新聞網 2011/05/19)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為推廣原住民特色作物小米,以發展原民部落產業,在達仁鄉辦理『小米新品種-臺東8號』栽培示範觀摩會。臺東場林學詩場長表示,小米是原住民很重要且神聖的傳統作物,不論生活上及重要祭典都與小米有關,近年來生產也有供不應求的現象。
|
『小米新品種-臺東8號』栽培示範觀摩會,農民反應熱烈(新聞來源: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新聞 2011/05/18)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為推廣原住民特色作物小米,以發展原民部落產業,於100年5月18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在達仁鄉森永69地號,辦理『小米新品種-臺東8號』栽培示範觀摩會。今天雖然下著小雨,但是參與本次觀摩會的農民有122人,九成以上為原住民朋友,分別來自達仁、大武、大鳥、大竹、土坂... |
早春溫室葡萄輸日(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11/05/13) 彰化縣早春溫室葡萄今年連續第3年外銷日本東京等地,日前舉行記者會。由於以往葡萄外銷日本皆為夏季,這段時節台灣地區受到颱風的影響大,品質與產量皆不可預期,以致於價格起伏。 |
農糧署發表木瓜加工新技術 產品利用更多元(新聞來源:農糧署新聞 2011/05/1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為增加國產木瓜產品多元利用,委託學術機構積極研發木瓜加工新技術,已成功開發多項新穎加工產品,於5月12日假該署中興辦公區辦理「木瓜科技研發成果及多元料理應用發表記者會」,由研發者說明木瓜加工技術研發過程及產品特性,此外,該署也邀請美食老師利用青木瓜現場烹調居家簡易料理,將木瓜的... |
科技發展 |
水果皮當清潔劑 救地球很簡單(新聞來源:教育廣播電台 2011/06/08) 吃完的水果皮,千萬不要丟掉,可以發揮很大的良能,運用一點技巧,就能減碳,為呵護地球盡份心力! |
新技術引導伏流水 灌溉不愁(新聞來源:民視 2011/06/08) 2011年降雨少,雖然現在旱象暫時解除,但是善用水資源變成全民努力的課題,在農業灌溉水的取得部份,有最新的技術發明了,只要妥善引導地下的伏流水,就可以留住水源。
|
蔗渣成黃金 巴西生質燃料看好(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6/08) 巴西甘蔗製糖和提煉酒精過程中的副產品蔗渣,及甘蔗園剩下來的甘蔗葉桿,去年產生了足夠供應2000萬人使用的電力。
|
新研發!麻竹筍健康種苗 筍子更好吃(新聞來源:中廣新聞 2011/06/08) 每年進入夏季就是麻竹筍的產期,一般來講,麻竹筍因為纖維較粗,不適合做涼拌菜,但是農委會台中農改場的農業專家從竹筍種苗下手,培育出無病毒健康種苗,讓麻竹筍可以避免感染病毒,而且收成的竹筍做成涼竹筍,吃起口感幾乎快跟綠竹一樣嫩。這項新技術預料將可讓麻竹筍的產量大增兩成,農民每公頃可增加24萬元的收益。 ... |
對抗塑化劑 蒜.薑.蜆有效!(新聞來源:華視 2011/06/07) 塑化劑風暴之下,真的什麼都吃不得了嗎?有營養師就建議民眾,可以多攝取蒜、薑、蜆等天然食物,因為這些食品都可以提升肝臟解毒功能,進而減緩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趁著油滾滾時,大廚趕緊丟進薑片來爆香,薑片可不只是提味的好幫手。現在據說還可以,減緩塑化劑對人體危害。
|
魷魚皮變身保健新品(新聞來源:人間福報 2011/06/07) 用魚鱗製成保養品已不稀奇,現在魷魚皮也能製成保健食品,將原本的產業廢棄物變成藍金,創造高經濟效益。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以魷魚皮為原料,製造具有機能性的胜←,可延緩老化和舒緩血壓,為銀髮族天然的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品。
|
海洋大學生命科學院館 落成啟用(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6/04) 基隆市國立台灣海洋大學4日舉行「生命科學院館」落成啟用儀式,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和國科會副主委張清風都出席啟用儀式。
|
太陽能發電 造蝴蝶蘭溫室(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6/04) 經濟部能源局推動節能減碳,補助國立嘉義大學農學院建置國內第一個培育蝴蝶蘭的溫室太陽能發電系統,新竹市耀能科技公司6名工程師花1個月,在屋頂設置256片太陽能板,每天可發電177度,還安裝可調控溫度的熱棒及PCC(可程式)操作軟體,讓太陽能板自動升降。
|
產學合製果乾 低溫低濕很健康(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6/03) 雲林縣林內鄉農會與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合作,以「低溫低濕」乾燥技術製成木瓜乾,不使用食品添加劑,將打「健康牌」吸引消費者目光。
|
茶改場教冷泡茶 喝得更健康 茶葉與水1比50(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11/06/01) 塑化劑風暴襲捲調味冷飲,除了無色無味的白開水大受歡迎,現泡茶預料會大幅成長,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教導大家如何自己動手調製冷泡茶,一來看得到食用安全,再者口感不輸市售茶飲料。
|
無病毒健康種苗技術 挽救麻竹筍產業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1/06/01) 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無病毒麻竹筍健康種苗生產技術,及時挽救因受病毒危害而日漸下滑的麻竹筍產業,不但使鮮筍產量增加20%以上,還為農友增加每公頃24萬元收益,同時提昇麻竹筍的品質,讓國人能持續享受麻竹筍的健康滋味。
|
本土洋桔梗新品種 花色更美更浪漫 (新聞來源:中廣新聞 2011/05/30) 台南農改場推出本土洋桔梗花卉新品種「台南3號」及「台南4號」,耐高溫、生長力強,花色更美更浪漫,有漸層的粉紅色及淡淡的蘋果綠,適合台灣高溫、高濕的天候栽種。
|
發展轉譯醫學政府扮演推手(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2011/05/30) 轉譯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 是近幾年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國內的各研究機構、大學及醫院也設了許多轉譯研究中心。其所專研的科目從基因體、幹細胞到中草藥、醫材,甚至農作物及花卉,五花八門,方興未艾。 |
杏鮑菇達人陳耀松 打造台灣之光(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5/30) 台中市新社鄉是台灣菇類種植的大本營,有八成香菇來自這裡,近年廣受歡迎的杏鮑菇,這裡也是主要產地。
|
啥米! 鹽水意麵用米做(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1/05/26) 米也可以製成鹽水意麵和蛋捲!台南市新化社區大學講師何美鳳和農改場合作,讓國產米的用途多樣化,研發利用米穀粉等原料製成美味的「米意麵」、「米蛋捲」,昨天在鹽水區農會首度亮相,讓在場民眾稱奇。 |
催生白木耳__環控技術奏效 (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5/24) 「沒見過這麼難搞的菇類,一路摸索4年多才成功」,菇類專家林俊義帶著研究團隊以環境控制技術成功種植白木耳,並培育出新品種,辛苦的研究之路為台灣開啟種植白木耳的大門。
|
台灣彩色白木耳 抗氧化效果佳(新聞來源:公視新聞 2011/05/22) 白木耳又俗稱銀耳,豐富的多醣體被視為是養生聖品。不過台灣九成以上的白木耳都仰賴中國大陸進口,二年前消基會檢測,發現部分市售白木耳含農藥,以及過量的二氧化硫。台灣學術界最近研發出本土可以種植的白木耳及彩色木耳,未來技術移轉後,國人有機會吃到新鮮、無毒的台灣土產白木耳。
|
亞蔬孕育4年 新品種青椒沒腥味 (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5/21)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昨推出各式新品種番椒,其中一種由甜椒及辣椒雜交成的新品種青椒,外觀比一般青椒細長,具有青椒原有的脆度和口感,但可壓住不討喜的青椒腥味,亞蔬表示,「相信以後敢吃青椒的小朋友會越來越多」。另外還有紫色甜椒等美麗彩椒。 |
阿里山茶數位識別 消費者安心(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5/04) 嘉義縣長張花冠今天表示,縣府推動農業品牌,從阿里山高山茶開始。今年春季比賽茶將使用全新包裝,且建置「e+1產區數位識別系統」,讓消費者買得放心,提高競爭力。
|
商情訊息 |
巴西取代美國 雞肉出口居冠(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6/09)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布的資料,今年巴西將在部分農產業超越美國,並成為全球最大雞肉出口國,佔全球1/3市場。
|
農金看漲 上游肥水多(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6/09)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稱,農作物及食品大宗商品的總體形勢依舊偏緊,全球糧價居高不下,法人表示,全球主要穀物生產區,近期受到乾旱及洪水威脅,相關政府機構紛紛下調今年穀物產量與耕地面積預估,預期穀物價格仍有上漲機會。
|
農業金庫 債券買超王(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6/09) 月債券買賣超排行榜出爐,單月買超64.98億元,有「小金人」之號的農業金庫,以黑馬姿態,擠下「綠巨人」中華郵政,勇奪債券買超王寶座。
|
屏東高樹銷日木瓜 今年增10倍(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6/08) 屏東縣高樹農民楊乾德經營木瓜外銷日本已3年,摸索出一套銷日流程管理方法,良率達95%以上,獲得其他農民認同,紛紛加入銷日行列,使得今年訂單達60公噸,比去年多10倍。
|
鼓勵轉型有機農業 推廣至校園營養午餐(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6/08) 新北市長朱立倫8日上午至鶯歌有機產銷班園區視察有機產銷班及市民農園,他除參觀園區內作物種植情形及有機農業病蟲害防治示範外,並親自品嚐由新鮮蔬果調製的風味餐,呼籲農友轉型有機農業,讓大家吃得更安心、健康。
|
德銀遠東:糧價看俏有利上游農金產業(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2011/06/07) 儘管全球農作物耕種面積因農作物價格上漲而增加,然因全球氣候持續異常,包括美國南部乾旱、密西西比河洪水氾濫、中國與歐洲乾旱等,市場擔心氣候狀況將重蹈去年覆轍造成糧食短缺,價格飆漲,德銀遠東DWS全球神農基金經理人劉坤儒表示,預期農作物價格仍有上漲空間,有利農金上游產業的前景。
|
產銷履歷農產品業者已有1307家(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6/07) 據農委會統計,「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在96年1月29日公布施行以來,截至100年5月底止,產銷履歷驗證機構計有13家,驗證效期內的產銷履歷農產品業者為1,307家,產銷履歷產品自96年72項增加為99年141項,同期產值自4千萬元增為3億9千萬元。
|
鹿谷春茶特等獎創下一斤15萬元新高(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1/06/04) 南投鹿谷鄉農會及凍頂茶葉生產合作社,今天分別舉辦春茶展售會,除了參賽茶樣創下新高,買氣更是熱絡,農會特等茶創下1斤15萬元新高。由於食品業受到塑化劑影響,縣長李朝卿希望茶農都能重視品質控管,建立南投茶葉優良品牌。
|
玻璃瓶台農乳品 推上國際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2011/05/29) 憑藉玻璃瓶生產線優勢,居國內保久乳領導廠的台灣省農會鮮乳加工廠,在玻璃罐裝成國際市場飲料包裝容器趨勢下,目前正與知名國際飲料大廠洽談合作事宜,在新任省農會鮮乳加工廠長林耀生及全體員工努力之下,將「台農乳品」優質乳品的品牌積極地推廣到國際。
|
科技新觀/國光石化‧奇異果‧蝴蝶蘭(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5/23) 不容諱言,台灣經濟奇蹟一向是靠製造業締造。從早期民生工業到後來的高科技產業,台灣製造業靠著升級,利用相同的土地、能源、水源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近期國光石化投資案喊停,表示有一些根本觀念面臨改變,未來台灣恐怕已無高耗能、高耗水產業的發展空間,農業也一樣。台灣大量的水源用在農業部門,產值卻沒有躍升,這表... |
CAS農產品 搶攻大陸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2011/05/21) 已在台灣推行22年的「CAS」優良農產品,將進一步搶攻大陸市場。據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表示,該單位將與北京、上海兩地的家樂福、大潤發等大型量販通路合作,開設CAS農產品專櫃,並計畫今年內在大陸設點,布建長期穩定的營銷管道。 |
溪湖早春溫室葡萄外銷日本 產量穩定將進軍東南亞市場(新聞來源:yam天空新聞 2011/05/11) 彰化縣早春溫室葡萄今年已連續3年外銷日本東京等地,產值穩定提升,溪湖鄉農會11日舉行「100年度早春溫室葡萄輸日啟航儀式」,縣長卓伯源親自蒞臨現場與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張致盛、溪湖鎮農會總幹事陳嘉修、青果社經理曾詠松一起採收、品嚐新鮮早春溫室葡萄。 |
焦點訊息 |
農委會持續推產銷履歷(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6/08) 媒體刊載「政府今才推動產銷履歷」,農委會表示,為推動健康農業,考量農民及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同時採取吉園圃、產銷履歷及有機農產品等多元安全農業管理措施,擴大落實農產品安全驗證推廣,產銷履歷制度並未因採取多元化安全管理措施而停滯,仍將依農民意願、市場條件及產品特性持續推動,建構健康安全農產品產銷體系... |
天然ㄟ尚好 花蓮南瓜行情漲(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6/07) 塑化劑污染食品情況越演越烈,許多消費者轉向購買天然蔬果,花蓮南瓜正值盛產期,不僅新鮮且風味佳營養豐富,值得消費者選購做為蔬菜及主食,或製成新鮮的南瓜湯飲用。 |
產業座談 劉憶如:助地方發展(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6/07) 經建會今天到雲林縣辦理「建構未來10年產業發展藍圖座談會」,主委劉憶如表示,只要提出的計畫具體可行,經建會將協助地方向行政院各部會溝通,共同建構家園,讓美夢成真。
|
如何告別塑化人生?王金平:多吃蒜,帶動塑化劑排出體外 (新聞來源:NOWnews 2011/06/07) 立法院於今(7)日進行預算案朝野協商,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抽空為雲林縣蒜頭站台,不僅圍上蒜頭草裙,更大啖蒜頭香腸與蒜頭蜆湯,還直說好吃。
|
農委會台灣香蕉節 共享鮮甜(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6/04) 台灣香蕉品質優良,廣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當令新鮮香蕉已進入產期,農委會在6月18日、19日於旗山辦理台灣香蕉節活動外,另推出「香蕉烘焙創意競賽」、「買香蕉送黃金香蕉」及「台灣香蕉伴手禮票選」等系列活動,誠摯邀請您加入鮮享最香甜美味香蕉、創意料理及各式伴手禮的行列,又可有機會贏得黃金打造之香蕉等各種獎... |
農委會推廣國產牛肉製品(新聞來源:聯合晚報 2011/06/03) 農委會畜試所表示,具產銷履歷的國產牛肉製品,除消費有保障外,也符合在地生產,縮短食物里程的減碳方向,可提供消費者於選購牛肉產品時多元的選擇。
|
「把蜂蜜當孩子照顧」 龍眼蜜獲獎(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6/03) 新竹、苗栗兩縣昨天都舉辦國產龍眼蜜品質評鑑,今年蜂蜜產量豐盛,品質良好,評審根據色、香、味評分,新竹縣由彭光宏、陳國榮、陳文廣、楊文海4人獲特等獎;苗栗縣特等獎由魏進源獲得。 |
響應愛米食 台日專家共創精緻米饌(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6/0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開拓國內產官學研各界對農業生技領域的國際視野,促進我國農業生技研發創新思維能與國際互動,特於昨(二)日上午9時,在該會舉辦「農業生物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輔導計畫-國際趨勢發展論壇」國內產官學研界共百人與會之論壇。特邀請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 奧西智哉博士來台作「... |
農業基本法草案過關(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6/02) 行政院今天通過農業基本法草案,農委會表示,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糧食安全備受關注,需重新省思農業的定位及功能,並制定具中長期政策綱領性質的法案。完成立法程序後,農委會將依照新的政策方向推動相關農業施政。
|
台灣小黃瓜多設施栽培 安全性非常高(新聞來源:中廣新聞 2011/06/01) 台灣有塑化劑風波,歐洲最近幾天則陷入另一個食品安全危機,傳出小黃瓜有大腸桿菌,造成多名德國人染病致死。這讓愛吃小黃瓜的國人也有點擔心,專家表示,其實國內小黃瓜栽培都是高架的設施栽培,整體栽培環境是非常安全的,國人可以放心。
|
農委會推廣畢業季多送花 支持國內花卉產業 (新聞來源:中廣新聞 2011/05/26) 畢業季到了,送上一束鮮花最能表達對畢業生的祝福,也等於用行動支持國內花卉產業。農委會鼓勵各級學校、學生在畢業季多多使用國產鮮花,特別挑選火鶴花、文心蘭,請專家設計出各種美麗的花束,再以實惠的價格提供給畢業學子,民眾只要上「台灣區花店協會」訂購這些主題花束,都能以市價的七九折買到充滿設計感的畢業花束。 |
久旱沒雨來亂 春季蜂蜜多五成(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5/23) 今年春季久旱不雨,蜂農意外受惠,龍眼開花時氣溫高、採蜜期又沒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吳輝虎表示,預估今年蜂蜜採收量較往年高出五、六成。收成好,價格平穩,每台斤平均一百八十元。
|
番茄紅過頭 關西農民臉綠(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5/23) 新竹縣關西鎮觀光果園出產的桃太郎番茄,去年此時產期已告尾聲,但今年因氣候因素,到了5月仍有不少產量,最近又出現連日大雨,客源銳減,果園已出現番茄滯銷情形,農民靠天吃飯,現在只能祈禱希望老天爺別再下雨了。 |
台中農改場發警訊 小心穗稻熱病(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1/05/18)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今天發出警訊:彰化、南投、臺中等縣市早植稻陸續進入抽穗期,這幾天出現間歇性陣雨,已有水稻出現穗稻熱病,農民應注意穗稻熱病的防治工作。農改場指出,穗稻熱病主要發生在穗頸、枝梗、穀粒等部位,穗頸部位對產量損失較嚴重。水稻抽穗前,稻熱病孢子隨著風、雨水或露水飛落在劍葉葉舌及葉節上,抽穗時,... |
這棵大樹 「農改場最老員工」(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5/17)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內有棵百年以上的馬錢子不但樹高超過5層樓,而且是從百年前建場之際就種植至今,還一路跟著農改場搬至新場,馬錢子依舊翠綠,難怪場方一直視它為地標,老員工回「娘家」也不忘在馬錢子前拍照留念。 |
農改場:台灣肥料最便宜(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5/14)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長張致盛今天上在台中市與農民座談,他指出,台灣肥料都是靠進口,國際原物料不斷上漲,製作出肥料的成本就不斷提升,但即使如此,台灣肥料價格還是比日本、韓國便宜,甚至比大陸低,就是要照顧農民,絕不能使肥料價格漲得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