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新聞整理
|
研發成果報導 |
石蓮花網室 夏防颱、冬保溫(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9) 颱風豪雨容易造成石蓮花嚴重受損,行政院農委會花蓮區農改場協助農民成功開發「石蓮花簡易網室」防颱設施,經過4年的試驗,可以有效減少颱風災害。
|
無框架植苗彩繪 節能減碳活廣告 (新聞來源:人間福報 2011/09/07) 稻田彩繪技術的延伸與縮小版「無框架的植苗彩繪技術」,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獨家取得專利,植物種苗經該技術培育及布置後,成為綠意盎然的綠籬景觀,還能以立體方式展現不同角度的圖案,是最節能減碳的活廣告。
|
用蜜棗寫歷史 邱祝櫻獲選農業專家(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3) 「棗」出台灣農業生命力,農委會高雄區農改場副研究員邱祝櫻,從商科畢業的女工,到成為「十大農業專家」,她用蜜棗、檸檬寫出台灣農業歷史,她的名字幾乎是「蜜棗」代名詞。
|
金絲桃花繁殖成功 花海遍野(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11/09/03) 花蓮農業改良場成功繁殖金絲桃花,更利用海拔不同高度調節產期,民眾從平地盆栽到高山,都可看見金絲桃花滿山遍野金黃花海,以及火紅果實,討喜又有保健功用,有助提升農民收入。
|
池上米穀粉 麵包饅頭都能做(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11/09/03) 「由在地生產稻米研製的米穀粉,也能取代麵粉做成麵包、饅頭。」池上鄉農會歷經長時間研發,透過台南區農改場技術轉移開發出米穀粉,可以完全取代麵粉,農會也開發出米製饅頭、麵包、鬆餅、蛋捲等,讓許多遊客吃過也驚豔不已。
|
水田中耕除草機試驗成果示範觀摩會(新聞來源: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新聞 2011/08/26) 為了減輕農友在有機水稻田除草工作的勞力與生產成本,提升農友有機栽培意願,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於 100年8月26 日上午,在池上鄉萬安村戴文賓理事長的有機水稻田舉辦「水田中耕除草機試驗成果示範觀摩會」,與會觀摩人員包括池上鄉農會理事長戴文賓、推廣股長黃榮欄及池上鄉、關山... |
太陽能捕蟲器 節能又少農藥(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8/26) 除蟲劑總是會有殘留疑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費時 1年半,研發出溺水式及吸入式兩款太陽能捕蟲器,一公頃稻田約用2台,已技轉2家廠商製作,預計明年量產銷售。
|
「抗氧化」樹豆入餡 月餅添新意(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11/08/26) 花蓮縣光復鄉素有「樹豆的故鄉」之稱,早年盛產於光復鄉的樹豆,是原住民傳統作物。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成功選育出台東一、二、三號樹豆新品種擴大推廣栽植,食品業界也對此抗氧化能力佳的健康食品大感興趣,花蓮烘焙業者甫創新研發樹豆月餅為今年中秋過節增添新口味。
|
農改場 研發耐熱新稻種(新聞來源:人間福報 2011/08/22) 全球暖化影響植物生長,為避開炎夏高溫對糧食稻作造成影響,新種稻作有朝向避開高溫栽培或是耐高溫品種研發趨勢。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歷經七年努力,所推出新品種「台南十五號」以及預計明年推出的品種(未命名)都以此為方向。
|
LED燈照射 茭白筍可年收4次(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22) 南投縣埔里鎮是台灣最大茭白筍產區,年產值20億元;農委會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以LED燈照明技術控制產期、防止矮化症,效果好,原本一年收成2次,未來四季都能嘗到鮮甜的茭白筍。
|
精緻包裝米禮盒 提升價值省人力(新聞來源:公視新聞 2011/08/18) 前陣子米價下跌,農民大呼米賤傷農,也紛紛以多角化,精緻化經營來找出路,台中霧峰農業試驗所,就針對霧峰所產的米做精緻化包裝,去除傳統大包裝米的方式,改採600公克到2公斤的小包裝,不僅提高米的價值,也要搶年節送禮市場,也節省不少人力成本,實質提升稻米的價值。
|
水產試驗所 藍倒吊繁殖成功(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8/18) 還記得電影『海底總動員』裡的主角小丑魚「尼莫」能和爸爸團聚,居功厥偉的藍倒吊「多莉」嗎?由於電影的賣座讓2位主角成為水族市場的寵兒。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這幾年成功繁殖小丑魚後,又投入藍倒吊繁殖研究,目前已經成功自然產卵並生產種苗,待量產技術確定後,將可該技術轉移給觀賞魚產業。
|
東港有紅豆 要打知名度(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8/17) 一般人想到紅豆都認為屏東萬丹及新園種植最多面積,最有名氣,但東港也種了將近100公頃,農民林清源利用9月底二期稻作收成後,秋裡作期間栽種紅豆,品種來自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的最新紅豆品種高雄9號,去年底收成的紅豆經過低溫冷藏以小包裝(600g)在東港農會超市銷售,林清源希望打響東港紅豆的名氣。
|
農改場研發小番茄栽培新利器(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16) 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表示,近年來小果番茄的消費量急增,價格看漲,引起農友栽種風潮。台中農改場特別利用有益微生物木黴菌,結合有機資材如奶粉等,成功開發出微生物有機營養益菌肥製劑,在溫室與田間小果番茄栽培上應用已有極顯著效益顯現。
|
「白雪」落枝頭文心蘭新品種掀革命(新聞來源:臺灣新浪網 2011/08/16) 精緻美麗的蘭花,令人賞心悅目,農委會除積極推動蘭花外銷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國際市場,近期即推出全新品種「台農4號─白雪」,外觀有如點點白雪灑落枝頭,又似白蝶翻飛十分高雅。 |
鱸鰻幼苗培養技術建立 躍居台灣水產養殖新寵(新聞來源:NOWnews 2011/08/12) 以中藥材燉煮食用的鱸鰻,深受華人喜愛,日前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已初步完成鱸鰻幼苗培育技術,可望成為台灣水產養殖的要角。
|
彩色稻田! 農試所發現作物育種新法(新聞來源:NOWnews 2011/08/11) 疊氮化鈉化學誘變可增加種原變異,係創造種原新穎性之利器,因此是作物育種的有效手段之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經多年研究,業已成功建立包括秈型等數個水稻突變庫,提供育種多樣性來源,可望開發出數個商業化品種,未來進一步應用此技術於其他作物將開創作物育種的新紀元。如水稻突變庫共篩選出紫色、偏黃色及偏白... |
科技發展 |
彰化/詹光信精緻化包裝 行銷竹塘米(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9) 彰化縣竹塘鄉農會總幹事詹光信(右)多年來帶領農會轉型,舉辦各類稻米講習,讓農民接收種稻新觀念,使竹塘米多次獲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知名度大幅提升
|
林內木瓜種出名 泰國農友來取經(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8) 林內鄉農會經營有成,泰國農民也來取經:泰國《The Plant(作物)》雜誌社長甘佳娜帶領31人農業參訪團,今天與中興大學園藝系謝慶昌師生前往林內農會拜訪。
|
好吃米榖粉食品 雲林農會力推(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7) 雲林縣農會與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進行米榖粉食品技術轉移合作,今天舉辦「米穀粉製作米麵包產品發表會」,將台南農改場研發成果分享給雲林各地區農會、田媽媽班成員和休閒農場業者,展示各種米麵包、米饅頭、米蛋糕和米蛋捲等產品。
|
網室種蘆筍 「整年可採收」(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7) 「農民也要思考創新,為自己創造更多商機。」因蘆筍產量及價格穩定,台南將軍、西港及佳里一帶種植面積逐年增加。64歲農民謝國文不採露天種植,而是在網室內,不但減少病蟲害,還能控制產期,一年四季都能收成。
|
甲仙農會梅精 獲黑金稱號(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7) 推出有機黑金「初雲梅精」的高雄甲仙區農會,通過HACCP、ISO22000國際雙認證,目前已取得「有機轉型期」農產品認證標章,等待轉型期過後,便可晉升「有機認證標章」,成為第一家獲有機認證農會。
|
網路行銷 傳統甘蔗推品牌(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6) 32歲的朱信益不忍老母一人在家鄉種甘蔗,4年前辭掉電腦公司的工作,回到鄉下老家改當「甘蔗農」,不但不使用農藥、除草劑,還以「甘蔗朱」為品牌上網行銷,成功把傳統甘蔗汁打進網路,他說「就是甘蔗也可以很國際」。
|
研製香水、精油 玉蘭闖進時尚圈(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5) 你可能不知道,國內玉蘭花最大產地就在屏東縣高樹鄉,當地農民得天天摸黑入園採花,就為了搶在玉蘭花開花前採收,最近讓農民振奮的是,近年來成功以玉蘭花研製香水、精油,玉蘭花已從街頭躋進時尚殿堂,也多了商機。
|
綠癌變綠金小花蔓澤蘭變身環保紙漿(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4) 小花蔓澤蘭被形容是危害台灣森林的綠癌,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長劉福成說,如今已變成「綠金」,南投縣廣興紙寮已成功研發,能利用小花蔓澤蘭的葉子和藤蔓,製成紙漿原料生產環保紙
|
劍橋研究 有機農業不利野生動植物(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4)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報告指出,就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效果而言,有機農業不如傳統的密集化農業。 泰晤士報報導,劍橋大學與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共同在「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有機農業讓農作與野生生物共享土地空間,比起傳統的密集化農業,對生物多樣性反倒有害。
|
科技深耕智慧小鎮 工研院打造埔里日月潭新未來(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9/04) 工研院自2009年起執行經濟部技術處委託的「i236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畫」,選擇了台灣之心--埔里做為推動台灣「智慧小鎮」的起點。
|
溫室栽培有機荖葉 產量增7倍(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3) 台東縣荖花、荖葉生產進入有機溫室栽培,生產過程全由電腦控制;縣議會議長饒慶鈴昨受邀參訪第一座溫室栽培的有機荖葉園,她認為值得在台東推廣,並建議農政單位輔導協助農友轉型,讓台東成為有機荖花、荖葉的主要產地,增加農友收益。
|
餐點新寵 米穀粉結合池上米新嚐(新聞來源:中廣 2011/09/01) 為了推廣米食及增加國人稻米、米食消費,臺東縣池上鄉農會特別將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的米穀粉技術,與池上好米結合,創新成為「池農牌預拌米穀粉」,並製作成多種精緻米食產品。
|
魔力數位農場 生產履歷看得到(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31) 結合農產品和電腦,屏東農民吳志成透過3G手機將整地到生產過程全記錄,消費者走進農會超市只要刷一下條碼,就可知道自己所採購蔬果的生產過程,吳志城說,自己也是農家子弟,因了解農民辛苦,決定運用個人電腦專業,幫農民行銷農產。
|
檸檬滯銷 他研發1年做成餅(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28) 屏東縣里港鄉麵包店老闆程正德,有感於檸檬滯銷,花1年時間研發「檸檬餅」,深受消費者喜愛;他希望檸檬餅成為屏東縣農特產品伴手禮,也替檸檬農民找到產銷新出路。
|
絕種原生香米 冰存38年復生(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11/08/27) 泰雅族醫師楊茂銀,卅八年前用家鄉瑞岩部落的原生香米蒸飯,招待來訪的恩師鍾文政,順手抓把穀子給老師留作紀念。這種形狀奇特的大型稻作,因稻熱病而全面絕滅,當年的「紀念品」去年物歸原主。楊茂銀細心育苗存活一芽,今年結穗纍纍成了保脈種源。
|
閱讀秘書/國家種原庫 種子可貯50年(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27) 農試所成立的台灣作物種原中心,設有「國家種原庫」,收藏各種不同作物原生品種,如稻米、玉米、小麥、小米等,其中水稻種原收集品項多達七千多種,種子貯藏壽命可達卅至五十年。
|
山泉加持 員山檳榔心芋香鬆Q (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8/25) 「喝礦泉水源的檳榔心芋,品質掛保證」,員山鄉農會今天說,員山鄉深溝與蓁巷2村是宜蘭縣唯一的檳榔心芋生產專區,栽培面積共約20公頃,產期在每年7 月至9月。檳榔心芋栽培環境以水源為重,深溝與蓁巷2 村的水源來自雪山山脈的自然湧泉區,同時也是金車礦泉水的廠區,豐富的自然湧泉生態,給了檳榔心芋最佳的成長環... |
太陽能捕蟲 節能減碳少農藥(新聞來源:人間福報 2011/08/25) 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推出新型「太陽能捕蟲器」,可推廣應用於果園、蔬菜及水稻田間防治害蟲,不但有助於機農業推廣,在慣行農法上,亦能節能減碳,有效減少農藥施用量。
|
令大甲芋農頭痛的「斜紋夜蛾」 台中農試所找到滅除方法(新聞來源:NOWnews 2011/08/24) 「斜紋夜蛾」危害農作物超大,一夕之間可把田間作物葉子、果實啃個個精光。三年來台中農試所在大甲區按置性費落蒙誘殺盒,發揮極大效果,受害的芋頭及蔬菜大量銳減,獲農民一致的肯定。
|
太陽能捕蟲器出手 害蟲跑光光(新聞來源:yam蕃薯藤新聞 2011/08/24) 太陽能有了新用途!現在農委會台東場為了配合節能減碳,推出「太陽能捕蟲器」,減少農藥使用,比起買農藥殺蟲也較安全、環保,更使太陽能有新的用途。台東場場長林學詩表示,捕蟲器分為溺水式與吸入式,利用昆蟲的趨光性捕蟲,防治在果園、蔬菜的害蟲。
|
新社香菇評鑑 陳瑋婕奪冠(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24) 台中市新社區乾香菇產量全台最多,新社農會昨舉辦香菇評鑑,30名菇農參與,專家學者從香氣、外觀、重量、厚度各方面評選,冠軍香菇王由陳瑋婕拿下,農會明年將擴大舉辦,打響新社香菇知名度。
|
香菇成本增產量降 菇農爭取菌種研發中心(新聞來源:中廣 2011/08/23) 台中市政府今天(23號)舉辦2011新社區香菇評鑑,共29戶農戶參賽,由產銷二班陳瑋婕生產的香菇奪冠。農會同時舉行座談會,總幹事羅文正說,新社香菇聞名全省,但面臨生產成本增加,產量降低等瓶頸,建議成立全國菌種研發中心,並成立文化產業園區。市長胡志強則鼓勵農民只要努力生產,市府會大力行消。 |
台灣亮點/牛奶文蛤 傳統養殖新出路(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8/23) 彰化縣芳苑鄉近年來以牛奶飼養文蛤,替傳統養殖文蛤找到新出路,增加文蛤的附加價值,銷售通路擴大至連鎖超市、量販店,不少都會區餐廳指定採購,甚至還開發網路宅配,搶攻年輕客群。
|
蝴蝶蘭之島! 蘭嶼9成復育成功(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21) 台東縣政府3年前著手進行蘭嶼原生蝴蝶蘭早生、晚生種苗培養,3年來,已在蘭嶼島上栽植原生蝴蝶蘭種苗1200株,也透過GPS(衛星定位儀)標定其中150個種株,經觀察發現近9成株苗復育成功。
|
所向披「米」 池上米王重登寶座(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11/08/20) 十年前曾獲得池上米王殊榮的老農蕭煥通,十九日在池上鄉一期稻作良質米競賽,技壓群雄榮膺桂冠,將代表池上參加全國比賽;另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出新稻米品種「高雄一四七」,交由東港農民林清源試種,不但收成量更高,米質帶著淡淡的芋頭香,將來可望發展成主力稻米。
|
彰化田中農會發表「生態米」新品牌(新聞來源:中廣 2011/08/19) 彰化田中鎮農會,為增加農民收益,聘請台中區農改場的專家,前來指導契作「台梗九號」良質米,並以無污染、尊重生態平衡的有機農法進行栽培,生產出香Q可口、並命名為「日日好米」,建立稻米新品牌﹔讓消費者天天吃好米、保健康!
|
大甲舉辦農業技術成果聯合觀摩 百位芋農踴躍出席(新聞來源:NOWnews 2011/08/19) 大甲芋頭種植面積全國鄉鎮首冠,品質深得消費者喜愛,但芋農仍繼續追求更上層樓。台中區農業改良場17日假江南里育苗中心辦理農業(芋頭合理化施肥、水稻福壽螺防治)技術成果聯合觀摩會,出席芋農高達一百多位,專家對農友的疑問都說得詳細下有益農友的種植技術。
|
大南澳有機米首次收割 香Q上市(新聞來源:NOWnews 2011/08/19) 宜蘭縣政府輔導且首度收割的大南澳有機米,18日在縣政府舉行上市發表會,且在縣長林聰賢的見證下,五結鄉農會和「喜互惠」公司簽訂共同承銷通路。「喜互惠」以「秀巍米」的新品牌,今年準備銷售6萬公斤大南澳有機米,每包2公斤裝,售價240元。
|
賴文生種稻20年 奪台東新米王(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18) 經過激烈競賽,在緊張氣氛中,台東地區今年新米王由63歲的農民賴文生奪得,當台東地區農會總幹事李建通公布今年良質米競賽冠軍得主之際,會場則是響起陣陣歡呼與掌聲;評審則憂心台東縣稻米品質下降
|
給水果吃奶? 有機栽培小果番茄超好吃~(新聞來源:NOWnews 2011/08/17) 小果番茄是近年來廣受消費者喜愛的水果,價格也持續看漲,引起農友的栽種風潮。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利用有益微生物木黴菌,結合有機食材如奶粉,成功開發出微生物有機營養益菌肥製劑,在溫室與田間小果番茄的應用栽培上,收穫頗豐,透過田間的施用結果發現,本製劑可促進小果番茄生長、協助根系養分吸收、除了幫助番茄生... |
想要賣高價 甜瓜健康管理不可少(新聞來源:中廣新聞 2011/08/16) 嘉南地區甜瓜陸續進入生產期,但品質好壞差很多,價格高低也有不小的落差,品質差的每公斤只有數十元,但冠軍瓜卻一公斤叫價上千元,台南農業改良場表示,瓜農如果要確保理想收成和品質,作物健康管理絕對不可少。
|
竹醋清潔用品 龍崎農會新商機(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14) 台南市龍崎區盛產各類竹材,龍崎農會推出用竹材蒸餾提煉「竹醋」製成的洗衣精、洗碗精與洗手乳等系列清潔用品;強調清潔力、制菌力超強,更是純天然成份,開發農會新商機。
|
老農種出無花果 甜度16度(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13) 70歲的楊梅市果樹產銷班長范武雄,原本從事水稻育苗,2年前友人提議下改種無花果,他不使用農藥,「之前忙著除蟲害」,今年終於收成近百台斤,桃園區農改場檢驗,「甜度16度,非常甜」,因為市場需求小,靠口耳相傳自售自銷。
|
楊梅鼓勵轉種 「我們有楊梅梨了」(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12) 楊梅市公所、楊梅市農會鼓勵休耕地轉種水梨,推廣種植面積5.2公頃,已有多名農民陸續採收,昨天舉辦成果發表。楊梅市長彭聖富說,楊梅梨甜度可達13、14度,過去被人笑楊梅市沒特產,「現在可以大聲說,我們有楊梅梨」。
|
蟲蟲危機 提防木瓜秀粉介殼蟲(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8/12)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發出木瓜秀粉介殼蟲警報,高雄區農改場表示,目前南部地區已有部分果園遭到危害。
|
商情訊息 |
全國十大好米賽 誓師授旗(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9) 桃園縣去年勇奪10大經典好米三冠王佳績,今年擴大出擊,共有9個鄉鎮市90人參賽,昨天縣政府前廣場舉辦誓師授旗儀式,縣長吳志揚駕農耕機由參賽農民陪同前進,象徵「向勝利出發」。
|
黃小玉減產 農金基金 有「食」力(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9/08) 近幾周的農作物生長情況不佳,最新公布的美國供需報告顯示,黃豆、小麥、玉米耕種進度均較去年同期落後,更低於過去五年平均,以黃豆而言,耕種情況遠不及去年同期和五年平均值的一半,而新興市場對於食的需求增加,在供需結構失衡情況下,穀物價格漲勢可期。
|
公館紅棗面膜夯 買氣旺(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8) 苗栗縣公館鄉是台灣唯一產紅棗的地方,紅棗富含維他命C,公館鄉農會推出紅棗精華液、柔膚水、乳液等系列產品,其中紅棗面膜添加玻尿酸、蘆薈等成分,讓不少員工都愛不釋手
|
漁產銷陸有成 打造品牌為要(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9/07) 台南市171公路旁北門魚塭,數千尾虱目魚在藍天烈日下飛躍而出,?阿石手拉著魚網說,「這是今天第3窟了,早上那窟是石斑魚,今年魚賣得好,工作機會好像比去年多。」
|
去年農業產值創新高 達4千2百多億(新聞來源:台灣醒報 2011/09/06) 農委會公布最新調查,99年農業生產總產值創85年以來新高,而99年農家平均每人農業所得也創近十年次高紀錄。農委會認為,數據顯示我國農業已逐漸走出金融海嘯及莫拉克颱風重創陰霾,農家所得及農業所得已漸漸改善。
|
農金發威 六檔一周漲4%(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9/06)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三大農產品期貨價格大漲,市場預期美國天氣燥熱,將對美國農作物產生危害,近一周DXGA農金指數累計漲幅2.12%,帶動農業相關基金績效,六檔基金漲幅逾4%。
|
禾掌屋精品米企業最夯禮品(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9/06) 米是亞洲人的主食,應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食物,但事實上卻常常被忽略,你還認為一種米養百樣人嗎?其實光台灣就有2,000多種稻米,禾掌屋商社的成立,要告訴我們「米」不但有高下之分,還有進軍精品市場、成為企業最夯伴手禮的實力。
|
漁業署已採措施 維繫鰻魚產業發展(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9/05) 漁業署昨〈四〉日表示,近來媒體報導產地鰻魚價格出現量少價高之情事,係因天然鰻線資源量不足,入池量少,惟日本市場需求量仍持續維持所致。該署業已採取鰻線捕撈期管制出口及加強查緝走私等措施,另農委會亦持續辦理鰻魚放流工作,以維護產業永續發展。
|
增至130戶 仁愛高山茶認證有成(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5) 仁愛鄉高山秋茶正值採收,鄉農會推廣生產履歷有成。南投縣仁愛鄉高山茶品質全台屬一屬二,仁愛鄉農會除以「大禹嶺─松韻茶」聯合茶農統一品牌行銷外,更積極輔導茶農推動茶葉產銷履歷認證,從最初僅一個產銷班、五家茶廠,已增加到5產銷班130餘戶茶農取得認證。
|
新竹良品 躍向國際(新聞來源:中央日報 2011/09/05) 新竹縣有十三鄉鎮,在各鄉鎮市公所及農會的輔導及推廣下,發展出各自的特色農產品,但這些優質的農特產品更需要有展售平台以利進行銷售。因此新竹縣政府整合了新竹縣內各鄉鎮市地區農會的農特產品,期望將本縣的農特產品推廣至國際。
|
工研院中寮開班 教做肉桂皂創業(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9/03) 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了輔導中寮鄉民用在地產業創業,開辦肉桂手工皂研習班,希望媽媽們學得一技之長,未來以網路拍賣,當個「微型創業家」。
|
秋節腳步近 品牌文旦柚聯合促銷 (新聞來源:中廣新聞 2011/09/02) 中秋節快到了,文旦是應景的必備水果。十三個地方知名品牌文旦今天聯合舉辦行銷記者會,向民眾推薦優質文旦。農委會農糧署也啟動「國產水果優惠訂購平台」,民眾上網就能團購全台各地的優質文旦。
|
農糧族群 可低接布局(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9/01) 當全球糧食隨著替代能源而價格飆漲,激勵原本休耕的農地開始復耕,為提升種植效率,肥料的需求在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水漲船高,更讓農糧族群躍身成為資產配置裡不可或缺的投資標的之一。
|
正港日月潭紅茶 魚池開賣啦(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31) 南投縣魚池鄉所推動「日月潭紅茶」產地標章認證,已11名茶農取得紅茶產地證明標章,鄉農會保價收購取得認證標章的茶農所生產「日月潭紅茶」,首批向茶農王粧收購47台斤,將送往高雄大統百貨擺售。
|
中央與台東縣府同步行銷台灣釋迦(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8/2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昨〈二十六〉日表示,今年中秋又有一項應景水果-釋迦,台東所生產釋迦品質良好,該署與台東縣政府已規劃一系列的行銷活動,讓釋迦農過個好節。為便利民眾訂購,該署本(26)日啟動「國產釋迦優惠訂購平台」受理訂購,另規劃多場展售、特賣促銷活動,請民眾把握時機多選購,歡度佳節。
|
農金鐵礦砂 長線猛(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1/08/25) 霸菱全球資源團隊投資經理人高文(James Govan)昨(24)日指出,看好肥料、機具等農業上游產業,以及黃金、銅、煤、鐵礦砂等原物料。高文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農金傳奇故事才剛開始。未來50年,需要生產出來的食物將比過去一萬年更多,主要是用於3F,也就是食物(food)、飼料(feed)與燃料(f... |
鹿野茶葉產銷社 主打特色紅烏龍(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23) 台東縣鹿野鄉推出紅烏龍進入第3年,市場已經出現類似的產品,但本地紅烏龍名氣卻還沒推到外縣市。鄉公所近期將輔導成立台東縣茶業產銷合作社,希望以合作社模式,集中眾人資源,爭取最大效益,打造鹿野鄉農產新特色。
|
高雄新品種好米 東港農會才有賣(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8/19) 最近才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出來的稻米新品種「高雄147」在東港稻農林清源的試種之下,成果豐碩,有別於以往品種,高雄147收成量更高,濕榖1分地可以收到1700公斤,而且米質帶有芋頭香,黏性適中,更重要是抗病力強。
|
中央與地方 國內外 同步行銷台灣文旦(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8/19) 文旦是中秋節最佳應景水果,帶有月圓人團圓的節慶風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今(100)年文旦生育期風調雨順,各產區文旦品質良好,農委會已規劃一系列的行銷活動,讓柚農過個好節。為便利民眾訂購,昨(十九)日啟動「國產水果優惠訂購平台」開始受理訂購,另規劃多場展售、特賣促銷活動,請民眾把握時機多選購,歡度... |
焦點訊息 |
農委會:源頭管控動物用藥(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1/09/0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政騰今天表示,農委會從源頭管制動物用藥,肉品上市前都要抽驗,行政院衛生署、農委會和檢調單位也通力合作,一旦產品有問題,可循線追查源頭。
|
漁研會今登場 開啟臺日交流新頁(新聞來源:台灣醒報 2011/09/07) 臺日雙方漁業科技研究與行銷再立下新的里程碑!第二屆臺日漁業科研研討會今日展開,將結合地方特色發表研究成果、建立臺日官方科學研究交流平台,預計發表漁船小型化新式經營模式、氣候變遷對台灣週邊水域漁業資源之影響等重要議題,揭開臺日科技交流的新頁。
|
秋節當令秋刀魚 政府保證安全(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9/06) 農委會漁業署昨〈五〉日表示,我國漁船所捕的秋刀魚產於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每年的8月至10月,也就是中秋節前後的一個月左右,是秋刀魚的盛產期,此時所捕的秋刀魚最肥美,為最當令的漁產品,
|
優化農業軟國力 增值農產發展新科技(新聞來源:聯合理財網 2011/09/05) 臺灣自古以農立國,農業生產與農產改良技術及其品質向來享譽國際,也是臺灣引以為傲「軟國力」的展現。但因應農業現代化未來將走向農業的『企業化經營』與農業的『工業化生產』,植物工廠的建置發展也逐漸成為未來農業科技化、標準化的趨勢。
|
農委會陳主委 參加APEC首屆林業部長會議 (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9/04) 亞太經濟合作(APEC)將於本(9)月5日至8日在北京舉辦第一屆林業部長會議,就亞太地區森林永續經營議題進行討論,我方將由農業委員會陳主任委員武雄率團參加,將在部長會議發言並與美國、大陸及日本等經濟體進行雙邊會議。
|
選柚、儲柚4撇步 農委會推節後吃柚(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1/09/03) 農委會呼籲「吃柚不分節前節後」。農糧署署長李蒼郎解釋,柚子採收後尚需2到10天「辭水期」消腫,才是適合享用;且柚子耐放、副膳食纖維,柚況良好者越放越甜,民眾不一定得趕中秋吃柚,「放到雙十節左右的柚子最好吃」。
|
氣候災害 台灣缺乏農民第一觀念(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11/09/02) 南瑪都颱風侵台,農損累積逾億,氣候災害因應警訊隨之提升。昨日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召開氣候變遷研討會,美國、荷蘭學者分別指出,台灣病蟲害、氣象變遷的歷史資料很完整,但缺乏「跨年度整合」以及「農民第一」觀念,導致相同災損年復一年,難以預防。 |
麻豆文旦是品種名 各地都有種(新聞來源:Upaper 2011/09/01) 中秋節快到了,台南市議會購買1100箱文旦送給公家機關,包裝為「麻豆文旦」,市議員郭秀珠昨天批評這些文旦產自佳里,不是來自麻豆,她質疑議長賴美惠帶頭買「山寨版」文旦,影響農民權益。
|
復耕2撇步...除積水清殘葉(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11/08/31) 南瑪都颱風帶來龐大雨水,造成花蓮農業災損面積約二○八公頃,損害金額約新六百萬元,災情雖不大,但看在農民眼裡,仍不好受,花蓮農改場要教農民按照方法復耕,農作物可重現生機,降低損失。
|
臺南職訓推精緻農業經營與行銷班(新聞來源:中央日報 2011/08/30) 結合在地產業特色 全方位培養農業技術與經營能力 帶動地方就業機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臺南職訓中心為指導在地農民掌握市場需求與行銷通路、提高農民收入,特別推出「精緻農業經營與行銷班」,即日起接受報名至9月7日為止,名額僅限30名,訓練費用全額由政府補助。歡迎農漁民、有意願朝向精緻農業的民... |
挑選文旦柚 農改場教3秘訣(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1/08/29) 文旦進入採收期,台南區農改場教導消費者挑選優質文旦3大要訣,外觀果皮油胞越細越好、形狀底厚上尖、重量用手托有沉重感。
|
提升花蓮名產口碑 農改場成立芋仔蕃薯健康苗種圃(新聞來源:NOWnews 2011/08/25) 芋仔蕃薯是花蓮特產,常是各地觀光客喜愛的伴手禮之一,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新城、秀林地區農會共同輔導甘藷產銷班,建立芋仔甘藷花蓮1號健康種苗圃,推廣農民採用健康的種苗栽種芋仔甘藷,提升花蓮地區著名特產的品質及產量。
|
買蜂蜜認標章 有保障(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2011/08/20) 台灣養蜂協會承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及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輔導,於每年推出國產蜂蜜驗證,為品質嚴格把關。適逢今年是蜂蜜豐收的一年,該協會於日前舉辦國產蜂蜜證明標章發表會暨2011全國國產蜂蜜評鑑頒獎典禮,並邀請百餘位蜂農參與授證。
|
籌建國際糧食儲備機制 台灣倡議(新聞來源:MSN 新聞 2011/08/18) 國際糧食危機受到關注,台灣身為APEC糧食安全儲備機制的倡議國,已積極籌建機制。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台灣將會在1個月內成立研究團隊,並對機制做出細部規劃。新聞局長楊永明則說,建立糧食儲備機制,可促進國際參與和能見度,也能藉此展現台灣能量。
|
提高糧食自給率 米製點心正夯(新聞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2011/08/16) 為因應全球極端氣候,農委會把提高糧食自給率設為目標,希望能養成民眾多吃米的習慣。而為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農委會也輔導業者開發一系列米製點心,像是米月餅、米麵包和米蛋糕等,搶攻伴手禮市場。
|
輸日鮮果 好口碑 檢疫更有效率(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1/08/16) 農委會防檢局多年的努力下,日本繼去年同意開放我國白肉種紅龍果可輸往該國,今年再同意芒果、木瓜及白肉種紅龍果在輸日期間的檢疫作業,僅派一名檢疫官來臺辦理抽查,大部分的工作可由我國檢疫人員單獨執行,大幅降低業者負擔日本檢疫官來臺費用,也讓檢疫作業將更有效率與彈性,提升國產優質水果在日本市場的競爭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