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 技轉公告| 活動訊息|農業相關新聞:研發成果報導、科技發展、商情訊息、焦點訊息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5/1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乃於2007年開始進行番荔枝與鳳梨釋迦的種間雜交育種工作,期望育成兼具番荔枝耐熱及鳳梨釋迦耐寒特性,且園藝性狀優良的品種。經十餘年的選育,在2018年育成第一個雜交品種「台東3號-綠寶」,並取得品種權。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5/19
臺灣於2000年自加拿大引進紫錐菊栽種,然而這項來自溫帶國家的作物,來臺後由於低溫日數不足,且春夏日照較溫帶地區短,常有簇生或不開花的情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於是投入研究,歷經8年時光,終於培育出適地栽種且產量豐厚的「台中1號」!新聞來源: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2021/05/17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近年倡導「以稻草敷蓋,替代塑膠銀黑布」,不僅可解決田間雜草問題、避免作物易凋萎枯死情況,同時可去化稻草,減少收割期露天焚燒並降低環境空氣汚染,既能達到循環利用又減塑。新聞來源:農業試驗所 2021/05/11
農業試驗所與中興大學、農委會臺中及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自108年合作成立智慧水稻栽培團隊,應用水稻乾濕交替的灌溉模式,導入遠端遙控、即時監測與智慧調控感測器,在不影響原有產量水準下,可節省栽培用水20-30%,亦減少植株倒伏風險與稻米心腹白率、穩定米質。新聞來源:農業試驗所 2021/05/11
為有效防治荔枝細蛾,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下稱鳳山分所)耗時三年,開發出夜間燈照防治荔枝細蛾之栽培模式,於110年5月11日早上10點假該分所舉辦觀摩會,期望透過交流及觀摩討論,促進產業應用升級。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1/05/09
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表示,為解決仙草栽培農戶根瘤線蟲及青枯病等病害問題,該場建立仙草健康種苗生產流程及檢測技術,提供技轉育苗場生產仙草品種桃園1號、桃園2號的健康種苗。新聞來源: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2021/05/06
臺東場研發「高壓空氣灌注法」防治斑星天牛,是以物理方式「除滅樹幹內幼蟲法」,操作方式為利用小型空氣壓縮機配以噴氣槍,將高壓空氣灌入斑星天牛幼蟲啃食孔道中,利用壓力將蟲體推出枝幹或直接將蟲體擠壓打死除滅。為新聞來源:茶業改良場 2021/05/0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共同研發利用茶副產物(茶渣)微生物醱酵技術,將茶渣接種優勢菌種進行醱酵培養,運用這些醱酵過的茶渣製作禽舍墊料及貓砂添加物,具有除臭與抑菌等功能,可讓茶渣循環再利用。新聞來源: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2021/04/28
「金針菜臺東7號」是臺東場在101年育成的平地金針菜品種。本品種具有花色橙黃且花藥淺色等特點,無須使用亞硫酸鹽處理,便可直接乾燥製成橙黃亮眼的乾金針。因不含二氧化硫且沒有料理後湯色變黑問題,深受農友及消費者喜愛,在品種開放授權後,陸續非專屬授權予12名業者生產。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4/26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的耐熱土雞新品種「畜試土雞高畜9號」,今年初技轉育雛技術給民間公司,現在屏東大武部落正在飼養高畜9號,且由技轉廠商提供網路平臺,讓原鄉放山養的土雞可經由銷售通路賣得合理的價格。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4/2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為強化國產馬鈴薯品質與產量,並擴大馬鈴薯應用價值,投入育種研發工作,除了育成馬鈴薯「種苗2號」與「種苗4號」外,近年推出兼具高產、高品質、鮮食與加工特性外,更可供製成洋芋片的優良品種「種苗6號」。新聞來源:種苗改良繁殖場 2021/04/22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和國立中興大學歷經八年研發,新一代水稻種子高效能供料及品種辨識系統於4月21日在農委會舉行記者會。新一代高效能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透過機器將種子外觀特徵量化,進而精準辨識臺灣栽培面積最大的5個品種:臺南11號、臺稉14號、臺中192號、臺稉9號及臺中秈10號等。新聞來源: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2021/04/2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為滿足花卉市場品種更新求變的需求,積極研發觀葉用火鶴的組織培養繁殖技術,可有效提高種苗生產效率,達到產業量化生產目標,提升新興觀賞植物的競爭力。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5/18
台肥於去年9月份開始與雲林縣東勢農漁牧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張中庸進行「農友牌台肥硫酸鉀型金旺特43號有機質複合肥料」(簡稱金旺特43號)大蒜(品種為大片黑)試驗,結果顯示大蒜生長勢旺盛、蒜球重量提升,肥效頗佳,讓農友穩操勝「蒜」。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2021/05/05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為推動「生態永續安全農業」、「減用農藥化肥」,訓練農友擴培光合菌及田間應用的技術,提升農民安全使用微生物資材的概念,並降低資材的使用成本,促進友善農業的發展。新聞來源:Yahoo新聞網 2021/05/05
農業是台灣強項,尤其熱帶農業技術在全球更享有領先地位,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今天(5日)邀請泰國駐台代表通才(Thongchai Chasawath),以及東南亞、北美地區等多國台灣商會的僑台商,一起參訪位於新竹的農業科技研究院。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5/03
為解決農友的查詢需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簡稱藥毒所)開發了全新的農藥查詢網頁——植物保護資訊系統(簡稱植保系統),提供農友、農藥管理人員及植物保護專家們完整的查詢功能,以下是本系統的完整介紹。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1/04/28
壯圍鄉的哈密瓜聞名全台,當地瓜農透過智慧化的溫室,管理、種植省時又省力,產量翻倍,品質也更穩定。壯圍鄉農會和瓜農合作,推出食農教育課程,今天帶壯圍學童到果園認養一株哈密瓜,體驗照顧哈密瓜的過程。新聞來源:林業試驗所 2021/04/27
為瞭解臺灣大都市的綠地面積與覆蓋狀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使用國家太空研究中心提供的福衛五號衛星影像,快速計算出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六都都會區的綠覆率。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1/05/18
防疫升級減少外出,農委會漁業署今天表示,全台有19家漁會的網購平台及漁業署「鱻魚購」電商平台全天候提供線上購物宅配到府服務,居家防疫仍可吃遍全台海鮮,不用擔心。新聞來源:農委會 2021/05/17
去(109)年2月國內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為因應消費者提高網路購物的趨勢,農委會結合近60家國內農業電商業者成立「臺灣農產嘉年華」網站平台,提供超過30,000項國產優質農產食品讓消費者選購,穩定國內產銷與農民收益。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1/05/1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際處統計顯示,近2天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升溫,民眾傾向網購,與國際處台灣農產嘉年華網購活動合作電商銷售的生鮮食材成長5成。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5/08
農委會農糧署南區分署今(8)日特別在新北市板橋車站B1中庭廣場舉辦「臺灣鳳梨買起來記者會」,號召民眾一起支持臺灣鳳梨。臺灣一年四季皆可生產鳳梨,尤其以3至6月生產的品質最佳。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1/05/0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與MUJI無印良品攜手合作,搭起產地直送安心安全、在地農家農特產平台,即日起至5月30日邀您一同品嚐南投集集優質香蕉,與 MUJI無印良品一起「蕉朋友」吧!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2021/05/01
台南大遠百貴賓室在母親節檔期首次引進嘉義新港鄉農會的黑豆茶與鳳梨醋,提供給高端客戶品嘗與購買,這是百貨公司首度在貴賓室內擺放農會產品,證明高品質的台灣農產品值得成為市場競爭性商品。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2021/04/28
台灣即將進入夏季水果生產旺季,為協助國內業者開拓國外市場,農委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台南市政府與外貿協會共同於台南舉辦採洽會,除邀請美加、日韓、中國大陸(含香港)、新加坡等國買主,更首次邀請到潛力市場(如土耳其與俄羅斯)買主,總計8國29家買主,與我50家供應商進行110場次一對一洽談。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5/18
110年度香蕉收入保險延長投保期間至上周五(5月14日)截止,農委會農金局初步統計投保件數460件,投保面積約402公頃,較109年度的投保面積增加1.88倍,今年度的香蕉收入保險原本投保至3月底結束,但後來農委會延長保單銷售時間至5月14日,投保件數及面積都有增加。新聞來源:農委會 2021/05/15
因應部分區域疫情警戒提升為「第三級的第一階段」,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陳吉仲主委於第一時間要求該會相關單位必須遵照指揮中心指引,具體執行到位,並請農糧署、畜牧處、漁業署穩定供應所有農漁畜產品,確保供需穩定。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5/09
南投以農立縣,尤以茶葉聞名海內外,咖啡近年也蓬勃發展,縣府因此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共同推動「南投農好『食』」品牌,並辦理「好咖、好茶伴手禮甄選」活動,盼提升禮盒包裝質感,並呈現南投縣農特產核心精神,21日前收件截止。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2021/05/06
行政院今(6)日通過「食農教育法」政院版草案,賦予推動食農教育經費及法源依據,有助於公私部門共同推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食農教育法將推動地方農業經濟、糧食認知、優先選購國產食材以及減少糧食浪費等,明年食農教育的相關預算為10億,金費由農委會內部預算調整使用,該草案明天將會送立院審查。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1/05/04
想吃到最在地、最美味的國產優質好米料理嗎?認明臺灣米標章就對了。為鼓勵消費者外食認明臺灣米標章,農糧署與全臺34家臺灣米標章業者合作,於465家門市店面推動「臺灣米標章‧天天都開張」活動,除了可以透過手機或網路購買LINE酷券即買即用,享受在地好米製作之米飯料理,至指定店家消費更可獲得家樂福產銷履歷...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2021/05/03
台灣特色作物及農產品種類多元,但是,農民從事初級加工多屬小型、簡易樣態,不易取得工廠登記證,農委會為協助農民突破困境,2020年起建立農產品初級加工管理制度,並提供全方位的輔導措施,並已在全國輔導15家取得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證,效力等同工廠登記證,其中北部地區占7家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1/05/03
農委會為推動購買農藥實名制及用藥減量政策,培訓儲備植物醫師深入基層,屏東縣分配到7個名額,分別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及6個農會駐點服務,將提供用藥諮詢並實際走入田間協助農友防治作物病蟲害。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1/04/30
因應疫情衝擊與央行降息減少農漁會利基,農委會29日修正「農會漁會信用部對贊助會員及非會員授信及其限額標準」,放寬信用部辦理放款限制,及調整風險性資產之風險項目與權數,並自今年5月1日生效,此次放寬是10年來最大幅度鬆綁農漁會的信用部規範。新聞來源:水產試驗所 2021/04/30
海洋塑膠微粒以及近日日本福島核災含氚廢水排放等議題,讓國人關心水產品的安全。為嚴守把關我國周邊海域漁場環境與生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水試一號試驗船於今(110)年4月7至30日搭載水試所、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中興大學等研究團隊,前往臺灣周邊海域進行重要漁場調查研究。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2021/04/29
花蓮玉溪地區生產的玉溪香米(台稉4號)與花蓮僅存的百年手工醬油廠攜手合作,釀製成芋香米醬油,縣長徐榛蔚今出席上市發表會,肯定地區農會為小農與產業連結,進而發展新產品與服務,這支醬油從釀造到上市,都是革新的嘗試,也創造更適合現代人的健康美味。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1/04/28
農糧署指出,大蒜為重要農產品,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依規定開放進口,但大蒜為管制830項,不得自中國進口農產品之一。為防止中國大蒜轉運進口,影響國內交易秩序,農委會自91年成立「雜糧蔬菜特作協助鑑定小組」協助海關逐批鑑定大蒜原產地。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1/04/27
為了防止病死豬隻非法外流,國內開辦豬隻死亡保險,投保率約7成,農委會表示將以100%投保率為政策目標,為提高豬農投保意願,農委會針對不同養豬場規模提供不同級距保費補助,不但理賠金額提高,在養頭數500頭以下保費更全額補助,一年保費補助預算約3.4億元由農發基金支應。新聞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2021/04/26
乾旱是全世界普遍發生的氣象災害,也是限制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隨著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氣候暖化,乾旱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及嚴重。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訂於110年4月27日上午10時於下營田區及5月5日上午10時於義竹田區辦理「大豆節水栽培田間觀摩會」,歡迎農友踴躍參加。新聞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2021/04/24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雲嘉南地區農民普遍採用設施栽培番茄,以確保品質與收益。而病蟲害防治為高品質番茄之重要管理環節。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4/22
台灣遇半世紀最大乾旱,農委會今天說,今年編40億元推4大策略10措施保育山坡地涵養水源,包含讓灌區外近1.3萬公頃山坡地作物有水灌溉;明年增至50億元,改善面積增逾1倍。農委會召開「山坡地及國有林地水源涵養策略」記者會,做上述表示。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1/04/21
台灣本島15日首度出現牛結節疹病例,農委會採取因應措施包含即刻撲殺病牛、3天內完成苗栗以北所有牧場牛隻疫苗接種,並從南非的疫苗銀行採購18萬劑疫苗,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18萬劑疫苗已由阿聯酋貨機執運、明抵台,週五會通知其他還沒有疫苗的縣市領取,且規畫未來該疫苗將成為我國新生牛隻強制要施打的疫苗。新聞來源: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2021/04/2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與關山鎮農會為加強農友農產品加工知識,積極導入食品衛生觀念,於本(110)年4月20日在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食農教育廚藝體驗教室,共同辦理「小農如何自製安全衛生的醃製泡菜」訓練課程,由臺東場陳信言場長主持,劉櫂豪立委服務處、長濱鄉農會及對農產品加工...新聞來源:藥物毒物試驗所 2021/04/20
為確保國內登記的市售成品農藥品質,維護農友用藥的安全,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與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及各縣市政府共同執行「農藥管理及品質管制計畫」,各縣市政府配合防檢局之規劃,進行市售成品農藥抽樣後,送至藥毒所進行品質規格的分析檢測,檢測項目包含農藥有效成分、理化性質、其他成分及不純物含量等。新聞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21/04/19
今日(4月19日)我國第一家成功取得HACCP之屠宰場「嘉一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屏東廠」,結合屠宰、分切、加工一貫化生產作業全程實施HACCP,不僅提升國內肉品消費安全,並有利於開啟外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