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01662023-01-18   回顧電子報
技轉公告 活動訊息 農業新聞
2022/12/13 - 2023/12/12
公告「甘藷蟻象性費洛蒙微管誘餌生產及使用技術」辦理非專屬技術授權案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藷蟻象(Cylas formicarius)是全球甘藷生育與儲藏期最重要又難防治的頭號害蟲,本項技術係研發可誘引甘藷蟻象之性費洛蒙微管誘餌,做為防治甘藷蟻象之非化學農藥防治資材。
公告「防治柑橘綠黴病之植保資材製劑配方與應用技術」非專屬技術授權案
公告「稻草製漿優化製程技術」非專屬技術授權案
公告「電動化高架履帶搬運車製造及裝配技術」非專屬技術授權案
公告「甜瓜台中2號」品種非專屬授權案
公告「蝴蝶蘭臺南1號」品種非專屬授權
公告「哈密瓜設施袋耕管理技術」非專屬技術授權案
公告「丹參即溶茶包之製作技術」非專屬技術授權案
公告「 仙草桃園3號-仙豐」品種權辦理非專屬品種授權案受理申請與相關注意事項。
2023年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
商談會/展覽會
舉辦日期: 2023/01/14
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
「BIO 2023 北美生物科技展」臺灣館─農業生技
成果/推廣
舉辦日期: 2023/02/21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2023 TIOS全球蘭花產業高峰論壇 開始報名囉!
成果/推廣
舉辦日期: 2023/03/04
2023 臺灣國際蘭展
研發成果報導
善用合理化施肥技術 幫助草莓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
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的後果,通常農民最先察覺。以草莓生產為例,氣溫升高使病蟲害防治困難,近期接連傳出農損情形。對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建議從合理化施肥做起,以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作物生產困境。包含適當水分管理及養分管理,可促進草莓健康生長。
新聞來源: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2023/01/18
研發辣椒餅乾等加工品 金門農試所邀民眾挑戰味蕾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和國立金門大學食品科學系研發剝皮辣椒脆片、辣椒餅乾、一條根剝皮辣椒和剝皮辣椒味噌,邀請地區小農一起來推廣金門特色農產品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3/01/16
我的植物怎麼了? 快找LINE病蟲害諮詢診斷服務
天啊!我種的茄子葉上怎麼會有黑色的病斑?我該怎麼辦?別擔心!若有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只需加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園場)作物病蟲害診斷服務的LINE@,或至桃園場官網首頁掃描QRcode,即可透過線上提供照片和資訊的方式,獲得相關專家諮詢提供適當的處理方式。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1/12
水試所確認宜蘭灣為花腹鯖與白腹鯖產卵海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指出,經該所研究確認,花腹鯖、白腹鯖與日本竹筴魚之魚卵皆出現在宜蘭灣海域,可知宜蘭灣是鯖鰺魚類在臺灣海域的產卵場之一。採得花腹鯖魚卵23樣站中有18站在距岸12浬以內,水試所建議,維持現有禁止總噸位一百以上鯖鰺漁船距岸12浬內作業。
新聞來源:水產試驗所 2023/01/06
海魚資源要永續 養殖研究先探路:鬼頭刀人工繁殖試驗研究
鬼頭刀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大洋之熱帶及亞熱帶區海域,臺灣各地海域及離島均有產,尤以東部海域較多。臺灣鬼頭刀捕獲量位居全球第4位,主要由沿近海漁業之延繩釣、曳繩釣及定置網漁法所捕獲而來,盛漁期為4、5月及10、11月間;國內將近9成漁獲以外銷美國為主,為臺灣賺進不少外匯。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1/03
療癒系的土肉桂「台伽1號」 臺灣特產肉桂類品種-伽羅木醇型
土肉桂(Cinnamomum osmophloeum Kanehira),屬於樟科(Lauraceae)樟屬(Cinnamomum)植物,為臺灣特有種,分布於臺灣低海拔闊葉樹林間,土肉桂葉片為衛生福利部公告可食用食品原料。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2/12/28
韭菜留種栽培不穩定?新品系或能解決問題:寬葉韭菜臺中選1號(TCS341)簡介
根據110年農委會農糧署農情統計資料顯示,全國韭菜生產面積約766公頃,彰化縣栽培面積477公頃為全國最大產區,占總栽培面積6成以上,其次為桃園市98公頃及花蓮縣52公頃。拍賣批發價每公斤約42.5元,總產值高達9.2億元。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2/12/26
料理好上手的翼豆新品種‘臺東2號-春豐’ 讓您輕鬆翼飽口福!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為推動臺東地區原民特色蔬菜產業發展,因應消費市場多元化需求,歷時8年品種選育,於本(111)年育成翼豆新品種‘臺東2號-春豐’。
新聞來源: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2022/12/22
科技發展
新的「隱形膳食纖維」可以不改變食物質地與味道,並使飲食更加健康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的研究團隊與澱粉加工設備工程公司Microtec Engineering Group合作開發了一種「隱形」膳食纖維,可以將其添加到食物中,而不會改變其口感、顏色或味道。
新聞來源: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3/01/18
《氣候法》加快氣候變遷調適腳步 農業未來賣農產品兼賣碳權
立法院今(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黃德秀表示,對農業部門來說,相較「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草案,《氣候法》賦予農委會運用土壤、森林、海洋等自然碳匯源增加碳吸存之責,將「低碳飲食」概念入法,並要求政府各機關訂定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將「溫管法」5年一期改為4年一期,具體加速調適腳步。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1/11
利用真菌製造可生物分解的電子設備
奧地利約翰開普勒林茲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菇類製造可生物分解的電子設備材料,可使目前難以回收的複合材料製電路板有更加環保且永續的替代選擇。
新聞來源: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3/01/11
咖啡渣可用於餵食生產生物柴油的藻類
英國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以剩餘的咖啡渣餵食並種植微藻後,將藻類加工成燃料,生產出高品質的生物柴油,該技術有望減少對棕櫚油來源生質能的依賴,進而減少森林的砍伐和溫室氣體排放。
新聞來源: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3/01/09
農業脫碳!AI、自動化的先端技術X日本綠色糧食戰略發展
日本政府自2021年揭示綠色糧食戰略,並於隔年2022年正式施行,高度應用AI、自動化機器人等先端技術,實現2050削減農藥與化學肥料、提升有機農業耕作面積之目標。
新聞來源: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3/01/09
荷蘭透過循環糞便處理系統減少牛舍的氮排放量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出利用蛋白製造氣凝膠的技術,可用於過濾淨化水質,由於蛋白質取得容易且價格便宜,因此可以較低的成本生產氣凝膠,團隊目前正致力於擴大生產規模,希望蛋白氣凝膠最終不僅可以用於過濾水,還可以用於儲能、隔音和隔熱等應用。
新聞來源: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3/01/04
耐旱救星來了!新品種硬質小麥「Jabal」可望為乾旱地區帶來糧食轉機
小麥是人類賴以為生的主食之一,也是麵包、糕點、麵條的主要原料,然而受到極端氣候、烏俄戰爭的影響,小麥的產量與出口量都遭到限縮。世界上最大的穀物生產國之一加拿大,在2021年因為乾旱導致硬麥的價格飆升了90%。而在2022年,摩洛哥也面臨了3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穀物產量下降了70%。
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3/01/04
阿里山的奇蹟 台灣藍莓自己種農埸
你吃過台灣自己種的藍莓嗎?你可能不相信,台灣竟然也產藍莓?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協力「自己種農場」的藍莓研究團隊辦到了。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2/12/30
工研院「農工科技」落地彰化 葡萄產值增一成
經濟部工研院推動「智慧農業」,將農工技術導入彰化農漁牧業,用科技協助農民提高收成,像是透過智慧LED補光,讓葡萄賣相變好,產值也提升一成。
新聞來源:東森財經新聞 2022/12/29
用智慧科技種的白草莓 即日起在竹縣五峰山上吃得到
新竹縣的智慧農業發展再進階!縣府輔導籌設中的「愛上喜翁」休閒農場透過IoTtalk(智慧物聯網應用開發平台)、AgriTalk(智慧農業管理系統)技術,用自動化滴灌、施肥、灑水、照明控制設備栽種作物,且做病蟲害防治。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2/12/28
商情訊息
高效省工綠循環示範推廣 化糞為金 機不可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為減輕農友施肥搬運、撒佈等負擔,112年新增大面積農田作物機械施肥示範計畫,以大型農業機械高效施用雞糞加工肥料,補助額度由每公斤補助2元提高至4元,並補助農田施肥機械以紓緩農業缺工問題,提昇農業資源循環利用一貫化處理效能,促進農業淨零排放。
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3/01/12
買柑桔抽好禮!竹縣柑桔美食生活節周末熱鬧登場
2023新竹縣柑桔美食生活節」將於14、15日在新竹縣政府前廣場登場,縣長楊文科、多名縣議員、新竹縣農會理事長、總幹事等今(10)天出席活動記者會,共同行銷推廣新竹縣柑桔。楊文科表示,這次活動有柑桔滿斤抽iPhone活動、寶寶抓柑桔計量賽、野餐佈置比賽等,還有冬季東方美人茶頒獎典禮,歡迎鄉親選購新竹縣盛產的柑桔。
新聞來源:風傳媒 2023/01/11
疫情強勢回歸!東京農業資材展台灣館 商機上看2000萬元
日本於11日全面開放邊境,農委會補助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整合6家潛力農業資材及設施業者,以台灣館(Taiwan Pavilion)7度參加「2022日本東京農業資材展(Agritech Tokyo 2022)」,3天展期內就有54家業者表示有意願代理或經銷,後續商機預估可達新台幣2000萬元。
新聞來源: 今日傳媒 2022/12/26
焦點訊息
小小鳥蛋撐起6億產值 農委會將鵪鶉納法律指定家禽
逛夜市經常人手一串烤鳥蛋,而這顆圓滾滾又晶瑩剔透的鳥蛋也是佛跳牆不可缺少的重要食材之一,農委會今(21日)表示,鳥蛋就是鵪鶉蛋,而生產鵪鶉蛋的鵪鶉在今年已經被納入「畜牧法」指定的家禽,納入畜牧法後,鵪鶉場都需有牧場登記,廢棄物處理都要符合環保法規,且可協助制訂產銷調節計畫,更可協助育種、產業升級。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3/01/21
6種珍稀淡水魚預告列保育 包括明仁上皇發現的鰕虎
農委會今天預告修正草案,新增溪流細鯽、陳氏鰍鮀、中間鰍鮀、砂棲瓢眼鰕虎、尾鱗銳齒鰕虎、明仁枝牙鰕虎,以及韌鰕虎屬等「6種1屬」易消失獨流溪淡水魚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3/01/18
特生中心首創無人機搭配AI辨識農耕地景 有望成綠色給付、碳權計算利器
無人機運用越來越廣泛,農委會特生中心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共同研發全球首創技術,透過無人機拍攝一年四季的農耕地影像,搭配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技術,就能協助將農耕地景區分為水田、旱田及果樹等九類,去年還榮獲亞洲最大發明展「第18屆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銅牌獎。特生中心表示,未來這項技術不僅能幫助農業場域申請「綠色給付」,若要進一步發展碳匯,也可參與後續碳權計算的工作。
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2023/01/16
農工大縣 正在實現 智慧農業搭配亮點產業 嘉義縣要與臺灣一同在世界發光發熱
依山傍海的嘉義縣,有著嘉南平原的肥沃土壤,與嘉南大圳的豐沛水力,歲稔年豐。自明鄭天興縣、清代諸羅縣,乃至日治,輝煌的農業與林業發展,向來為臺灣經濟貿易極重要之樞紐。但也由於這片沃土農產富饒,長期以來,縣政發展均以農業為主,未有重大工商建設,以致產業單調、青壯人口外移。
新聞來源:商業周刊 2023/01/12
土壤酸化卻不自知?高雄農改場提供免費土壤檢測 以科學數據改善作物生長情形!
每次看到鄰田在施肥時,你是否也會擔心自己的田區肥份不夠,而趕緊跟著施肥嗎?農友如果想瞭解田地土壤養分是否充足,並想維持健康土壤環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簡稱高雄場)籲請農友,可依據每年1次土壤肥力,以及灌溉用水檢測,瞭解土壤及水的酸鹼度(pH值)、電導度(E.C值),並依據檢測結果來判斷土壤健康、肥料施用策略,及提升作物生產品質。
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3/01/10
全球第一 我國首批優質棗進軍韓國
檢局今(7)日表示,首批輸韓棗鮮果實由該局於1月3日完成低溫檢疫處理及輸出檢疫後,空運抵達韓國,已於今日通過韓國邊境查驗程序,為我國第一批優質棗進軍韓國,也是韓國首次自國外進口棗,十分難得。
新聞來源:防檢局 2023/01/09
AI智能辨識農耕地景獲國際銅牌獎項 特生中心:可望作為綠色給付、碳匯計算基礎資料
近年無人機航拍影像辨識技術進展快速,但針對組成複雜的農耕地地景,國內外均還無法以人工智慧影像辨識區分其上各別地景,農委會特生中心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開發國際首創農耕地景辨識技術,2022年榮獲亞洲最大發明展「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銅牌獎;特生中心表示,目前辨識率達55%,仍有很大進步空間,未來技術成熟,有望作為綠色環境給付或碳匯計算所需的生態價值評估基礎。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1/07
洗頭洗碗也能幫忙除掉小花蔓澤蘭!綠癌變黑金,抗菌除臭生活用品登場
令人頭痛的外來種小花蔓澤蘭竟然變身醋液,開發成多元生活用品!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以下簡稱「花蓮林管處」)歷時兩年與木酢達人開發出添加小花蔓澤蘭醋液的7項商品。
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3/01/05
來菇不是菇,是從石頭長出來的情人眼淚? 口感滑嫩又營養,還能做面膜
你吃過雨來菇嗎?這是點亮農村的情人淚喔!雖名為「菇」字輩,但雨來菇其實是一種陸生藻類,過去農村會採集野生雨來菇入菜,十餘年前,國內開始發展出人工栽培雨來菇的技術。
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3/01/05
112年擴大進口蛋種雞 汰換老母雞提高產蛋率
為徹底革新蛋雞產業,農委會今天表示,除將盡速呈報預算約新台幣40億元的方案給行政院,今年並要擴大進口蛋種雞達30萬隻,以促進蛋雞場汰換老母雞,提升整體產蛋率、產蛋量。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3/01/04
2023食安農業新制搶先看!循環杯上路、氮氣列為添加物管理、國產茶葉應有溯源標示
農牧與飲食產業業者注意!台灣食品法規、農業相關新制自2023年1月1日起有8項新政策上路,下列為《食力》針對2023年食安與農業相關新政策之懶人包整理,一起來注意,小心別違法了!
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3/01/03
大湖草莓減損「找到病根」農委會:農曆春節採莓不受影響
正值草莓產季,國內主要產地苗栗縣大湖地區近期傳出受病蟲害影響,導致產量減損近4成。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今(3日)表示,經草莓專家團隊勘災後,確認災害主因為萎凋病及葉枯病,且病害並非全面發生,只有局部田區發生,多數田區仍持續產果,農曆春節採莓行程不會受到影響。
新聞來源:ET today 2023/01/03
農委會補助冷鏈新技術 輸美芭樂良率提升到99%
台灣芭樂從2019年起可賣到美國,但因輸美航運需要約25天-26天航程,常發生因溫度過低使芭樂有寒害,導致開櫃良率不到5成,農委會補助農科院串連中興大學、盈全國際開發有限公司與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透過全程溫度監控及精準冷處理等低溫調整後,讓芭樂的良率提升到99%,上架後數天芭樂還是一樣脆口,增加台灣芭樂競爭力。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2/12/28
綠肥改用滿江紅,溫室氣體排放大減!可領休耕補助,專家建議用原生種
新興綠肥作物滿江紅比田菁更能減碳!宜蘭每年水稻只有一期作,稻穀收成後種植田菁做為綠肥,農民習慣在耕鋤田菁後放水養田,但泡水後田菁不僅有機質流失,甚至會排放溫室氣體(以甲烷為主)到空氣中。
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2/12/22
聯絡資訊
地址: 新竹市香山區大湖路51巷1號
電話: 03-5185161
電子郵件: tatm@mail.atri.org.tw
取消訂閱 Taiwan Agriculture TechnoMart (TATM)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版權所有2021.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