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01672023-02-22   回顧電子報
技轉公告 活動訊息 農業新聞
2023/02/01 - 2024/01/31
公告「防止荔枝細蛾蟲害之照明裝置」專利非專屬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本技術係防止荔枝細蛾蟲害之照明裝置,利用荔枝細蛾厭光特性,試驗使用不同波長之LED燈具,結果顯示特定波長與混合白光波長可有效減少荔枝細蛾活動量、產卵量及果實為害率。
公告「冷凍馬鈴薯薯條製程技術」非專屬技術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公告「微生物肥料用貝萊斯芽孢桿菌JS菌株及增量培養技術」非專屬技術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公告「甜瓜台中2號」品種非專屬授權案
公告「矮性菜豆台中6號」品種非專屬授權案
公告「蝴蝶蘭‘花蓮恩典’、‘花蓮花火’及‘花蓮快樂頌’等3優良單株」有償讓與案
公告「改良水蒸氣萃取精油技術」技術移轉業界利用事宜
公告「電動化高架履帶搬運車製造及裝配技術」非專屬技術授權案
公告「甘藷蟻象性費洛蒙微管誘餌生產及使用技術」辦理非專屬技術授權案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2023 智慧創新研討會 - 掌握人工智慧 趨動元宇
研討/訓練
舉辦日期: 2023/02/24
台灣人工智慧發展學會
臺南場111年農業研究成果發表會
成果/推廣
舉辦日期: 2023/02/24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112以飲食文化觀點探討國產食材的風味印象—本土大豆
成果/推廣
舉辦日期: 2023/03/06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歡迎參加112年3月14日「減碳永續浪潮下農企業因應
研討/訓練
舉辦日期: 2023/03/14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
研發成果報導
蝴蝶蘭品種媒合服務平臺上架 擴大資訊媒合
臺灣具有豐富多樣的蝴蝶蘭品種,是臺灣的旗艦農產品之一,主要出口國家有美國、荷蘭、日本及越南,為能讓臺灣優質的蝴蝶蘭品種快速觸及全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完成開發蝴蝶蘭產業媒合平臺系統進行蝴蝶蘭品種媒合推廣,使臺灣優質蝴蝶蘭品種資訊更快速傳播全世界!
新聞來源:種苗改良繁殖場 2023/02/21
開創務農新型態,智慧農業機具如何協助農民?【獨立特派員】
台灣農村高齡化,缺工問題存在已久。而農民常見的職業傷害,有93%跟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有關。
新聞來源:公視新聞網 2023/02/20
除害蟲省工新招 無人機投放寄生蜂球效率強6倍
運用寄生蜂卵片除蛾類害蟲有益生態永續。花蓮區農改場表示,因須用釘書機一片片釘在作物葉子上,很費工;已實測改用無人機投放載著內裝寄生蜂卵片的蜂球,效率提高6倍以上。
新聞來源:TVBS新聞網 2023/02/18
甜紅椒像蘋果、紅薏仁研製薏生菌 農業成果好吸睛
彰化縣二林鎮特產紅薏仁不但可作為副食品,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應用它的營養,添加益生菌後研發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腸道益菌的保健食品,目前完成申請專利並尋找技轉廠商。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3/02/18
農改場善用無人機 蕎麥撒播種子提高效率5倍
為解決農業缺工,花蓮區農改場表示,當地產銷班蕎麥栽種655公頃為全國之冠,人工撒播種子每公頃費時近1小時,改用無人機僅10到15分鐘,提高效率5倍,並省下翻耕成本費用。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3/02/17
台灣鳳梨外銷利器! 農試所嘉義分所開發i-PLANT
鳳梨產季即將到來,為提升台灣鳳梨品質及拓展外銷市場,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今天下午在嘉義縣民雄鄉舉辦鳳梨產銷技術說明會,說明鳳梨產業政策及新技術,其中運用創新數位科技開發的鳳梨產業田間管理資訊系統(i-PLANT)獲得農友認同,即將上線;嘉義縣打貓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陳映延認為,該系統能整合產銷資訊,未來對與國外客戶洽談銷售時期及銷售量有很大的幫助。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3/02/17
田邊留秧苗 觀察稻熱病防治關鍵時機
稻熱病是影響台灣一期稻作收成與稻穀品質最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在高濕、多雨環境下,常造成難以控制的嚴重疫情。以往普遍認為稻熱病是由空氣中的病原孢子傳染引起,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近年田間調查發現,帶病秧苗才是造成稻熱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新聞來源:農業試驗所 2023/02/03
寒害致高接梨難收成?農改場研發微生物新製劑 讓梨勇敢抗寒!
梨為台灣中部重要產業,栽培面積約占全國7成,然因近年氣候變遷影響,使得生產上遭遇瓶頸。
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3/02/02
春石斛蘭「台中4號─芳明翡翠」 接棒蝴蝶蘭最佳盆花 好繁殖+好栽培+易開花
春石斛蘭為國際盆花市場新興花卉,目前年需求量達800萬盆以上,主要市場有歐洲、北美、巴西、中美、日本及中國,具有蝴蝶蘭20%產量的潛力。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1/30
設施袋耕技術助攻脆質哈密瓜栽培 「卡蜜拉」產量顯著提升3成多
宜蘭及北部地區設施栽培脆質哈密瓜,為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常會以「袋耕」取代傳統土耕栽培,但哈密瓜根系受限袋耕空間無法拓展,產量偏低,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針對新北、宜蘭及北花蓮等區域氣候環境條件,開發脆質哈密瓜設施袋耕管理技術,僅調整種植時間、留果位置,即可有效提升脆質洋香瓜「卡蜜拉」單果重及可採收率,讓產量平均提升33.6%,甜度維持15度以上的好品質。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1/29
種苗場樹木盆苗成活率近9成 31種苗木出售、6寸盆百元可買到
種植樹木綠美化環境,有益景觀營造,樹木具碳匯功能,也有助淨零碳排,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培育販售樹木苗木,推廣容器盆苗,採用「空氣斷根盆容器」育苗技術,有助培育苗木根系完整,提高移植成活率,相較傳統塑膠袋、美植袋育苗,苗木成活率7成多,氣斷根盆苗成活率可達近9成。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1/29
科技發展
農業人口老化加劇! 「智慧農業」讓年輕人滑手機就能種田?
人老快速老化還有少子化的問題,不僅是農田產業的隱憂,這危機更是現在進行式,不過台灣的科技技術純熟,在融合智慧農業之後,種田似乎已經不再像以往,如此勞力費神,甚至滑滑手機,就能種田。
新聞來源:TVBS新聞網 2023/02/20
三星蔥田結合科技 林東海獲「十大神農」殊榮
來自宜蘭三星鄉的蔥農林東海,致力於研發新品種,也對「科技」很感興趣,近幾年,他和農改場合作,結合新技術,打造太陽能補蛾機、自動監測系統,每一樣裝置和試驗,都是以年為時間單位。勇於嘗試和創新的精神,也讓他在去年獲得農委會「十大神農」的殊榮。
新聞來源:民視新聞網 2023/02/18
農業廢棄物製「生物炭」除砷 有效過濾灌溉水
宜蘭大學研究生先用約500度高溫,焙製甘蔗渣等農業廢棄物,製作生物炭,然後再放入含有不同濃度砷的水中,在固定溫度下試驗生物炭去除水中砷的效果。
新聞來源:公視新聞網 2023/02/16
超純淨的土壤保養品:蔗渣! 粗纖維改良土壤保水保肥,專家果農都大推
甘蔗可以榨汁、製糖、釀酒,壓榨後的殘渣還能用來護土!擁有粗纖維的甘蔗渣含碳量高,經多次翻堆、升溫等過程充分醱酵後,能分解成為有機質肥料。
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3/02/09
「昨天還在樹上」,國產藍莓7-11開賣!臺大團隊指導,完熟新鮮大勝進口
要品嚐甜中帶酸的藍莓,現在除了進口藍莓,還可以選擇更加香甜的台灣藍莓!台灣藍莓品牌「山丘藍」與台灣大學產學合作,耗時六年研究,終於在阿里山山腳下成功量產藍莓,並正式在官網與7-ELEVEN開賣,讓消費者能買到台灣完熟、新鮮的藍莓。
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3/02/06
結合機電控制與數據分析 打造智慧農業試驗場域
在少子化的趨勢下,投入農業的人力越來越少,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傳統農業也必須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轉型成為智能化的農業型態,以更少的人力,達到更為精緻與更有效率的農耕成果。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3/02/05
超級小蟲大食怪,廚餘雞糞極速秒殺,「生物精煉」變飼料肥料
近幾年談到循環經濟,關鍵字必定有「黑水虻」。聲名鵲起的黑水虻,幼蟲不僅能用來去化廚餘、禽畜糞便等廢棄物,也可做成飼料,蟲蛹、蟲糞還能做成肥料,儼然就是實踐循環經濟的先鋒部隊。但黑水虻到底是何方神聖,又是如何同時扮演消化廢棄物與餵養生命的角色?
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3/02/03
智慧監控養殖水質 高雄新創公司助降成本、增產值
高雄新創公司寬緯科技,以「水聚寶」智慧監測養殖業水質,成功減少3成飼料用量及5成用電,但產值反增3成,獲ESG科技創新推動聯盟頒「科技創新:漁業養殖生產創新獎」。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3/02/02
不只星星月亮夜發亮 成大團隊讓洋桔梗、鹿角蕨也發光
國立成功大學與研究團隊長期投入研發植物夜間發光出錦技術,利用儲能能源奈米材料原理,結合植物表面功能性修飾技術,讓葉片有效產生物理或化學變化,今年初更在農委會輔導下,成功將發光技術應用在洋桔梗及觀葉植物鹿角蕨2種植物上,未來農委會將媒合花卉產銷管道,並輔導開發發光植物的產銷商機。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3/02/01
透過分析豬叫聲以便幫助豬農做出更好的管理方式
為什麼了解豬的叫聲很有趣?最近一項研究深入了解豬發出的不同聲音。 豬福利專家Irene Camerlink博士解釋說明,更好地了解豬的叫聲可以幫助豬農做出更好的管理決策。
新聞來源: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3/01/31
日本京都的零塑膠自然生物降解肥料 X 智慧農業技術
日本研發一種硫磺製的自然生物降解肥料,並導入最新可偵測土壤的肥沃性且可自主掌握最佳肥料使用量給予施肥的自動化設備,其成效相較往年減少了15%的施肥量,且作物不失原先產量與口感。
新聞來源: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3/01/18
商情訊息
暌違三年 高雄水果挺進波灣國際食品展
暌違三年,高雄水果再度進軍國際市場,近日參加在杜拜國際會展中心登場的2023波灣國際食品展,3月7日再進軍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高市農業局表示,除中東、日本市場,後續還會拓展北美、星馬市場,整體外銷產量可望成長2成。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3/02/22
臺東有機蜜露鳳梨釋迦 帶著黑斑生態印記友善登場
釋迦含有豐富維生素及礦物質、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其中維生素C是蘋果的13倍,但為什麼市面上很少看到有機釋迦?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3/02/20
打通鳳梨產業任督二脈 助攻外銷國際市場
鳳梨為我國第一大外銷水果品項,其外銷旺季即將於3月開始,為續創鳳梨外銷佳績,保障農民穩定收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訂於2月15及16日,分別於外銷主力產區,屏東縣高樹鄉農會農業推廣教育中心及嘉義縣打貓果菜生產合作社,辦理鳳梨產銷技術說明會,將由農委會國際處及農糧署說明當前外銷鳳梨輔導政策、農試所介紹新近科研成果,包括協助農友優化田間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增加符合外銷果品規格比率,改善集貨包裝設備與作業流程等,為增進優質與安全果品之供果效益,提供科技解方。
新聞來源:農業試驗所 2023/02/14
鳳梨釋迦加工品上市 冷凍全果、冰棒首銷韓國 臺日合作冰淇淋3月東京食品展亮相
現在正值國內鳳梨釋迦產季,農委會農糧署推廣鳳梨釋迦加工產品,輔導臺東縣農會開發果乾、無酒精氣泡飲等產品國內上市,以及臺灣貿易商宏騰公司首度將冷凍鳳梨釋迦全果、冰棒及切塊銷往韓國,更透過日本議員澀谷正文居中牽線,首度以臺灣鳳梨釋迦結合北海道富良野乳品開發鳳梨釋迦牛奶冰淇淋,預計今年3月東京食品展將正式亮相。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2/10
焦點訊息
具無汚染優勢!花蓮咖啡「黑金產業」成形!
花蓮縣咖啡農情面積目前約七十八公頃,花蓮縣政府為輔導農友發展咖啡產業,特別安排於二月十六、十七日在瑞穗鄉公所及富里鄉農會,辦理「咖啡病蟲害整合管理」講習,邀請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潘宣任助理研究員前來講授咖啡果小蠹、炭疽病等病蟲害防治。
新聞來源:ETtoday 2023/02/18
輔導業者設置乾燥設備及粗糠爐 促進副產物循環利用
因應地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之衝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農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方案,並將稻殼(即粗糠)取代燃油之節能減碳措施列為推動策略之一,農糧署110-111年已輔導業者設置粗糠爐計15組,以取代燃油使用,有效減少碳排放量。
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3/02/10
「國產ㄟ材好」 提升木材自給率第一步
臺灣對木材的需求量大,有鑑於世界各國逐漸限制木材出口,降低進口木材的依賴與提升木材自給率為未來趨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長期致力於經濟人工林研究,推廣適地適木、具經濟價值樹種苗木栽植,如臺灣杉、相思樹、櫸木等,並發展優良疏伐技術,提升國產材品質,使用國產造林木取代進口材,逐步朝向提升木材自給率方向邁進。
新聞來源:林業試驗所 2023/02/10
在臺灣也能體驗莫札瑞拉起司製作
美食節目或國外酪農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外表光亮、質地彈性、風味清淡溫和的莫札瑞拉起司,如今在臺灣也可以親身體驗製作及品嚐,像是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辦理的畜產品加工進階選修班及高職學校的體驗課程
新聞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2023/02/09
看過甘蔗開花嗎?竟有蔗花約會專屬小套房!探訪國境之南的神秘甘蔗育種場
您吃過甘蔗、喝過甘蔗汁,但有看過甘蔗花嗎?在台灣的國境之南,有一座神秘的「甘蔗育種場」,90 年多來針對不同地區環境氣候育出 29 個品種,這些品種不僅撐起台灣的甘蔗王國,也在其他國家大放異彩。
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3/02/08
啥!吃滷肉飯也能保育水鳥?
啥!吃滷肉飯也能保育水鳥?依稀記得三四年前蔓延整個亞洲的非洲豬瘟疫情,一時間激起國人的滷肉飯保衛戰。除了優質的國產臺灣豬肉外,滷肉飯就是少不了那一味「紅蔥酥」。
新聞來源: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23/02/07
農機補助起跑 電動與碳匯農機補助加碼 助農業淨零達標
本(112)年度農機補助起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持續輔導農友購置農業普遍需求之農業機械,擴大推動省工農業機械、新研發農機、農事服務機械、農噴無人機、引進省工農機及碳匯農機等6項補助措施,自2月20日起至10月10日止,分三階段受理農友申請,紓解農村缺工,強化臺灣農產業競爭力,並提高電動農機補助比例為1/2及鼓勵購置碳匯農機,降低農業生產碳排放與增加農地土壤碳匯,協助農業淨零排放重要政策達標。
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3/02/06
溫室氣體抵換政策新修訂!新增農業場域減碳操作方式 朝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為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並同時兼顧農業發展之需要,環保署期望大幅度推動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措施,於2023年1月19日修正發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將新增農業場域適用的環評增量抵換機制,協助農民汰換舊有設備,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協助國家淨零轉型有更好的發展。
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3/02/01
台灣豬品質再獲肯定 防檢局:種豬新增輸出菲律賓
防檢局今天表示,台灣種豬除已穩定輸出越南、香港,再從駐菲律賓代表處傳來好消息,菲律賓農業部通知核准台灣7家種豬場輸銷種豬至菲律賓,顯示台灣豬品質獲國際市場肯定。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3/02/01
確保食安擴商機 申請HACCP屠宰場補助最後一年
為提升肉品衛生安全,防檢局今天表示,推動屠宰場建置肉品衛生安全管制系統(HACCP)2年來已16家取得驗證,今年的目標再添10家,配套補助措施為最後一年,呼籲業者把握。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3/02/01
環署淨零綠生活指引 研議納入蔬食、生鮮裸賣措施
國發會在2022年底公布「2050淨零12項關鍵戰略」,相關政策仍需持續研商。環保署2023年1月17日再舉辦座談會,針對「淨零綠生活」及「資源循環零廢棄」兩項關鍵戰略展開討論。不少民間團體認為蔬食推廣及一次性用品減量作為不夠積極,環保署表示,目前訂定中的綠生活指引不排除納入蔬食,今年也將開始研擬生鮮裸賣相關措施。
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2023/02/01
丁香魚產卵珍貴畫面曝光!水試所發現 3 處產卵場,擬調整禁漁期維護永續
我國丁香魚產卵的珍貴畫面首度問世!不論是杏仁小魚乾或是丁香 XO 醬,原料都少不了丁香魚,我國丁香魚產業重鎮位於澎湖,卻因為長年過度捕撈,產業不斷萎縮,設定每年一個月的禁漁期也未見產量回升。
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3/01/31
玩轉臺灣杉,開創剩餘木材新風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利用臺灣杉的邊角小餘料,使用電腦輔助設計及數位加工的方法,設計多種生活體驗產品,如手機音箱、無線充電盤等,目前已有初步研究成果,該所期望透過數位加工技術,讓木質剩餘資材,以嶄新風貌進入民眾日常生活,創造新的價值,展現以木固碳、循環經濟的效果。
新聞來源:林業試驗所 2023/01/31
整合型植物種苗檢測多元服務平台─ MIT種子品質保證,助種子產業創造出口產值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為協助國內種苗業者布局全球種苗市場,持續建立種子檢測技術及提供相關服務,去(111)年為提升服務效率,特將申請窗口整合於「整合型植物種苗檢測多元服務平台」,將可協助國內業者透過網路申請相關檢測,獲得更便捷之技術服務,創造相關種子(以葫蘆科、茄科及十字花科為主)出口產值約達新臺幣2.2億元/年。
新聞來源:種苗改良繁殖場 2023/01/25
除了肉用與皮毛加工功能 兔子仍貢獻生醫試驗
國內人為飼養的馴化兔子,不只有用來疼的寵物兔,早期還有經濟用途,後來轉為試驗用途。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表示,臺灣50年前從日本引進紐西蘭大白兔,一開始作為肉用及皮毛加工,後來轉以提供試驗用途為主,中小型動物的骨科、眼科,以及人類的心血管疾病醫療,都有牠們的貢獻。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1/21
聯絡資訊
地址: 新竹市香山區大湖路51巷1號
電話: 03-5185161
電子郵件: tatm@mail.atri.org.tw
取消訂閱 Taiwan Agriculture TechnoMart (TATM)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版權所有2021.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