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01692023-04-19   回顧電子報
技轉公告 活動訊息 農業新聞
2023/03/28 - 2024/03/31
公告「寄生蜂球量產技術」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案
赤眼卵寄生蜂是鱗翅目害蟲的重要生物防治工具,傳統蜂片形式釘放。將蜂片封裝於寄生蜂球中,可有效緩衝寄生蜂羽化期間環境變化,且避免外界害物捕食,維持飛出成功率80%以上。經綜合防治田間試驗得知,蜂片與寄...
公告「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數位平台使用權」非專屬授權案
公告「柑橘果實日燒運算模組」非專屬技術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公告「黑糯玉米台農5號品種」第4次非專屬品種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公告「寬皮柑‘台農天王柑’品種」第2次非專屬品種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公告「車載式精油蒸餾設備組裝及蒸餾技術」技術移轉業界利用事宜
公告「畜試紅豬種豬繁殖選育及肉豬量產化飼育技術」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
公告「石薺薴精油純露生產技術」技術移轉業界利用事宜
公告「魚鱗膠原胜肽萃取技術」非專屬授權相關事項
公告「電動化高架履帶搬運車製造及裝配技術」非專屬技術授權案
公告「菊花台中9號—櫻粉」品種非專屬授權案
公告「冷凍馬鈴薯薯條製程技術」非專屬技術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2023年國際茶業研討會
商談會/展覽會
舉辦日期: 2023/04/25
茶業改良場
2023年「微生物牛墟日」_農業用微生物產業固本與加
研討/訓練
舉辦日期: 2023/04/25
農業技術交易網(TAT
112年種苗場「食農教育推動研習」課程
成果/推廣
舉辦日期: 2023/05/10
種苗改良繁殖場
112年農產加值系列講座「香草植物多元加工應用」,歡
成果/推廣
舉辦日期: 2023/05/12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研發成果報導
有水斯有茶!配合氣候節奏舞動的臺灣茶產業
臺灣茶產業發展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息息相關,從茶樹品種、茶園栽培及管理技術、茶樹病蟲害防治到製茶技術改良、茶葉多元化產品等,120年來與臺灣風土同舟。其中研究氣候變遷與農業生長模式多年的研究員蔡憲宗表示,善用茶改場選育的抗旱品種,結合科技智慧掌控氣候變化,同時針對茶菁特性調整製茶技術,將有助強化茶產業韌性。
新聞來源:豐年雜誌 2023/04/17
農委會水試所發現新種深海魚命名「尖吻無線鰨」,數量珍稀僅記錄2尾標本
我們平時在超市看到的「扁鱈」其實是一種大型的比目魚,台灣近海其實可以看到許多其他不同的比目魚種,其中一種中小型的比目魚近期被發現於小琉球的南方海域,命名為「尖吻無線鰨」。
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3/04/17
香氣島讀的蒸餾行動
研究人員開著裝載蒸餾設備的車從林業試驗所出發,去到各個鄉鎮蒸餾植物精油,記錄了當地的氣味風貌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2023/04/14
花蓮區農改場引進並改良文旦加工設備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自2019年起研發引進並改良文旦加工設備,建置「精油刮取機」、「文旦分切機」以及「柚肉分離機」,並整合串聯成一貫化的機械加工程序,達到「全果利用」。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3/04/12
萬用綠精靈,從平原到坡地都適種 綠肥大豆台南4號與台南7號
從豆漿、豆干到植物雞精,百變多姿的大豆還有一項拿手絕活,擔綱滋養農田的綠肥小精靈!
新聞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2023/04/12
少了牠衝擊農業 台大找解方:無蜂王蜂箱也能瓜果授粉
全球暖化造成區域氣候變異加劇,農作物因氣候變異導致其適栽區域顯著改變,且開花與授粉期亦受影響。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3/04/12
推廣稻米節水種植 台南農改場引進紙蓆插秧機
台灣常面臨乾旱影響農業生產,台南農改良場引進日本紙蓆插秧機,有效降低種植水稻用水,同時除草、防福壽螺危害,今天在嘉義分場舉辦示範觀摩會,吸引近百名農民到場瞭解。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3/04/07
【農委會茶改場研發咖啡醱酵技術】咖啡X水果 風味加值
據統計,目前國內咖啡豆一年消費總量約4萬公噸,國產咖啡僅占全國咖啡豆總用量2.25%,其餘倚賴進口。
新聞來源:青年日報 2023/04/07
木質調的春蜜上市!台灣原生水錦樹「紅柴蜂蜜」風味濃郁又帶有肉桂茶香
一般市面上賣的蜂蜜多為龍眼蜜或荔枝蜜,但其實台灣春季還有出產一種蜜蜂採自水錦樹的蜂蜜,又稱「紅柴蜂蜜」。
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3/04/06
因應氣候變遷 創新白蝦綠能養殖產業模式
為因應氣候變遷,並配合漁電共生政策的推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積極投入白蝦綠能養殖新產業模式之開發
新聞來源:水產試驗所 2023/04/06
大蒜收穫機械整合應用 種植到收穫輕鬆又省工
因應大蒜機械化需求,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完成曳引機附掛式大蒜種植機及大蒜附掛式收穫機開發,並於3月31日由農業委員會陳吉仲主委親自主持辦理大蒜機械化觀摩會,同時為首批完成訓練之大蒜採收機操作人員授證,期望導入自動化機械,拓展產業發展。
新聞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2023/04/01
收集敲鳳梨聲音 建立AI辨識品質
金鑽鳳梨採收後,農業師傅敲打鳳梨辨識鼓聲、肉聲,把關品質,是第一線關鍵人物。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3/03/31
「蔥民防治」守護青蔥產區!利用這5點有效打擊夜蛾的侵害!
氣溫逐漸升高,農作物害蟲開始於田間活躍。
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3/03/29
防治荔枝椿象 直擊無人機釋放平腹小蜂
外來種荔枝椿象近年從南部往北擴散,因一隻雌蟲1年可生140顆卵,繁衍速度驚人,造成中部的荔枝、龍眼果園全淪陷,不但影響收成,荔枝椿象噴出的酸性臭液還會傷人,讓農民相當困擾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3/03/29
友善資材對抗番茄病毒 兼顧環境和收益
為解決近年因氣候變遷造成番茄植株病毒發生情形加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發之天然誘導抗病資材,可有效抑制及延緩病毒發生
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023/03/28
有牛奶味的無花果:天仙果 林下經濟作物栽培管理及其效益評估
天仙果(Ficus formosana)俗稱羊奶頭、牛乳埔、小本牛乳埔、小號牛乳埔,又稱臺灣榕,高度可以生長到約1至2公尺。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3/28
兼具香氣、凝膠力又豐產! 仙草新品種「桃園3號-仙豐」
仙草花深具觀賞性,可營造紫色如普羅旺斯浪漫花海,以桃園市楊梅區及苗栗縣獅潭鄉每年辦理的仙草花節,最具代表性。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3/24
臺東場育成春石斛新品系 「烈日」花色鮮豔整齊具商業性「慕光」橙花更稀罕
春石斛是新興蘭科花卉,國際市場年需求量約800萬盆且逐漸增長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3/24
種苗場可可授粉技術一級棒 助產量突破再升級
你知道嗎?可可樹平均開100朵花,最終只會有不到1朵花能成功結實可可果!
新聞來源:種苗改良繁殖場 2023/03/23
茶園裡的繁星,魯冰花栽培有學問 增進地力收成豐,金黃花海超吸睛
魯冰花耐寒、耐旱、耐酸性土壤、耐貧瘠,一直是北部茶園冬季綠肥的最佳作物。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3/23
科技發展
泉發研茶 薪傳百年製茶技藝 品一碗不妥協的茶,直擊做茶馬拉松
南投名間鄉松柏嶺茶區海拔200~400公尺、位於八卦山脈最南端,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臺之冠,長期供應國內商用茶市場近8成原料,但量大不一定等於低價次等,當有的茶農選擇產製價格較低的飲料茶,如今已傳承第五代的泉發製茶廠,百年來始終秉持對品質絕不妥協的職人精神和振興茶鄉茶業的使命感,如何成就一杯茶湯、茶香、韻味俱足的好茶,一起前進今年春仔茶的製茶最前線,讓老師傅為你說茶吧!
新聞來源:豐年雜誌 2023/04/18
客座總編輯|茶博士 陳國任 臺灣茶風土獨到 春茶抗旱有撇步
在臺灣所謂春茶,指的是從農曆節氣上「立春」到「穀雨」這段時間內所生產的茶。春茶所需具備的條件,是在冬季有很長時間的休眠,再來是溫度及日照都很適宜茶樹的生長,因此無論滋味或是香氣都有獨特之處。臺灣春茶產量約占全年30%,是茶農最喜歡的季節,加上耕作與製作上的到位,都讓人在品嘗春茶時感受到春天的美妙氣息,無論香氣或滋味都是人生一大享受,因此出現「以春茶為貴」的說法。
新聞來源:豐年雜誌 2023/04/14
蛤?誤會大了!常見養殖文蛤驗DNA竟不是日本來的,百分百台灣原生,國際期刊正式命名「台灣文蛤」
過去市面可見的養殖文蛤,普遍被歸類為日治時期引進的麗文蛤,近期農委會水產試驗透過分子生物技術檢驗發現,其實它們是台灣原生種,而且還是全世界新種。該發現結果3月也正式在國際期刊發表論點,並命名為「台灣文蛤」。
新聞來源:Yahoo新聞 2023/04/13
在植物根部建立天羅地網!萬能助手「菌根菌」幫忙捕捉營養、更抗逆境,增產又省藥
人類可以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吸收營養,換成植物,則有菌根菌助陣。菌根菌能與植物根部共生,在土壤散佈無孔不入的菌絲,讓植物汲取更多營養,並提升對逆境與病蟲害的抵抗力。農民施用菌根菌還可提高作物產量,並減少農藥與肥料用量,簡直一舉多得!《上下游》訪問到三位專家,詳細闡釋菌根菌協助作物的原理與施用訣竅,一起來長知識吧。
新聞來源:上下游News&Market 2023/04/12
大葉大學運用AI 攜手企業開發水果採摘機器人 國際發光
彰化縣大葉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黃登淵、資訊管理系教授陳郁文與校友、宏新科自動控制公司課長許景貿產學合作,開發水果採摘機器人,透過智慧農業解決農村高齡化、勞工不足問題,研發成果參加馬來西亞MTE國際發明展拿下銀牌獎。
新聞來源: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3/04/12
蜜蜂也需要風險管理!藥毒所導入蜂毒二階場域試驗評估、減輕農藥危害
做為保護地球重要授粉動物蜜蜂的措施之一。
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3/04/07
【減量】農業技術的蓬勃發展可能朝著淨零經濟邁出一大步
農業是世界上最關鍵的產業之一,但仍有改進的空間。研究顯示,在美國,農業部門佔用了52%的土地,然而,許多農場因為農業技術的停滯降低了農業效率,並留下了大量的碳足跡。這是為何農業技術的蓬勃發展可能是邁向淨零經濟的正確途徑。
新聞來源: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3/03/29
請蜜蜂授粉怕被螫?臺大昆蟲系研發「無蜂王」技術,蜜蜂變乖更認真,農民不再怕蜂
台灣溫網室栽培作物面積不斷增加,農民需要更多蜜蜂協助授粉,維持作物結果率與良果率。
新聞來源:上下游新聞 2023/03/28
新型溫室用有機太陽能板,竟有助植物生長
在溫室屋頂上裝置特殊太陽能板,竟然能讓植物長得更好?
新聞來源:科技新報 2023/03/23
商情訊息
克服保鮮難題 南投首波32噸薑「賣」向荷蘭
南投縣是生產薑重要的產地,年產量占全台3成以上,這次縣府、農委會和合作社輔導名間薑農,克服長途運送問題,準備把32公噸的老薑外銷到荷蘭,而這也是首次拓展到歐洲市場,以穩定生薑的供需。
新聞來源: 華視新聞網 2023/04/18
東京食品展牽成新航線 屏東石斑魚封櫃外銷馬來西亞
屏東為國內石斑養殖重鎮,為推動產業發展及積極拓展外銷市場,屏東縣長周春米上月率領屏東農產品業者們參展東京食品展,積極結合在地業者拓展新商機,透過食品展的牽線,17日宣布屏東石斑魚將成功進口20噸至馬來西亞。屏東縣府表示,此次創造全國石斑魚外銷馬來西亞史上最多的紀錄,除成為拓海外市場新的重要里程碑外,未來將持續推廣到全世界,讓更多國外消費者認識屏東農漁產品。
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2023/04/18
糖度超過14度、揮別空氣感的甜脆口感!頂級高雄紅蜜蓮霧罕見在台上市
2021年中國以檢出害蟲為由,宣告暫停進口台灣蓮霧農產品,促使許多長年出口中國的農產品積極轉換外銷跑道。高雄市路竹區出產優質等級「高雄紅蜜蓮霧」已順利擴增杜拜訂單,農民不斷創新栽培,讓外皮紅到發黑、口感更脆更甜,首度在台銷售。
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3/04/13
屏縣推七大行銷方案 全產期助攻2.5萬噸金鑽鳳梨
目前正值屏東鳳梨盛產時期,屏東縣政府為推廣金鑽鳳梨,今(13)日提出「加工2500噸」、「團購50噸」、「冷凍鳳梨150噸」、「國內大型通路銷售2300噸」、「國外行銷2萬噸」、「都會區行銷」及「評鑑與地產地銷」等行銷鳳梨七大策略,預計整個產期行銷2.5萬噸以上的鮮果鳳梨,縣長周春米表示,除透過啟動多元行銷策略鼓勵民眾多加食用外,也有多種鳳梨糕點零食及飲品可以選購,請大家支持最鮮甜多汁的屏東鳳梨。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2023/04/13
吃出綠食力 統一超商齊心協「歷」挺安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於今(11)日召開「吃出綠食力」記者會,首次與統一超商及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攜手合作,將食農教育的推廣帶入超商
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3/04/12
【牡蠣殼變綠金】蚵殼鍊金成循環經濟先鋒 小漁村廢棄物揚威國際揭密
從高鐵嘉義站搭車沿著八二快速道路,約莫半小時,就到達以「牛奶蚵」聞名全台的嘉義縣東石鄉,隨處可見一籠又一籠的蚵殼。據了解
新聞來源:鏡新聞 2023/04/10
全方位升級 雲林農漁畜冷鏈 從區域物流中心到特色產業冷鏈加工廠
根據雲林縣政府「5A++2030新農業」政策白皮書架構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3/04/10
青農返鄉打造產業鏈 年產小黃瓜兩百公噸
小黃瓜雖然是不起眼的配菜,但早餐店的三明治,還有漢堡、涼麵、沙拉等餐點,都少不了它,這讓雲林水林的青農黃衍勳相當看好,返鄉創業投入種植。
新聞來源:非凡新聞 2023/04/07
屏東鳳梨導入冷鏈技術 6月底前外銷日本2萬噸
全台首座鳳梨冷鏈示範場域屏東龍潭果菜生產合作社今天舉辦記者會,宣布冷鏈外銷48公噸鳳梨到日本超市通路,今年2月至今共外銷4000噸,預計6月底累計共2萬噸外銷日本。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3/03/31
芭樂葉華麗變身洗衣精
環境衛生不容忽視,因此市面上有百百款主打不同功能的清潔劑用品充斥門市,現在又有了不一樣的低碳環保新選擇!
新聞來源:人間福報 2023/03/23
焦點訊息
農委會攜手高市府 邀請6大鳳梨產地聯合展售
每年4月開始就是鳳梨的盛產期,今年(2023年)受到氣候影響,鳳梨產量多,農委會與高雄市政府攜手合作,邀請全台6大鳳梨產地舉辦產地縣市聯合展售活動,並集結高雄神農市集共同推廣本土優質水果,鼓勵消費者多加採購國產鳳梨。
新聞來源:民視新聞網 2023/04/15
誰說沿海土壤低地力?冰花、海蘆筍、甜菠菜大放異彩 專家:農耕可回復土壤健康
沿海土壤常因海水、乾旱累積鹽分,而被認定為鹽化土壤、不宜農業用途。
新聞來源:上下游新聞 2023/04/12
相中手搖飲商機 花蓮辦調製文旦飲比賽
許多人愛喝手搖飲,台灣飲料的品項與變化也越來越多,店家密度相當可觀。看中手搖飲市場商機,農委會花蓮區農改場將舉辦文旦手搖飲調製競賽,總獎金上看新台幣25萬元。
新聞來源:中央社 2023/04/12
強化種苗管制 捍衛我國農產業永續發展
臺灣農業技術先進、育種量能豐碩,種苗是農產業發展之基石,植物品種為產業發展挹注源源活水,惟近日傳中國竊取我國研發之鳳梨品種台農23號-芒果鳳梨,引發我品種外流疑慮。
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3/04/06
紅火蟻止步! 檢疫工程用農業植栽客土,避免蟻災肆虐
紅火蟻性喜向陽溫暖與好近水而居,以向陽空曠地、電器及配電箱為棲息地,會對電器纜纖咬螫注入酸蝕,經常造成斷電,甚至引發機場更大飛安或交控系統破壞。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3/03/31
國產大豆產業蓬勃發展 供不應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率,降低進口依賴,自105年推動大糧倉計畫,輔導產業建構從生產面到消費端之完整產銷產業鏈,其中大豆就是一個成功例子
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3/03/24
聯絡資訊
地址: 新竹市香山區大湖路51巷1號
電話: 03-5185161
電子郵件: tatm@mail.atri.org.tw
取消訂閱 Taiwan Agriculture TechnoMart (TATM)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版權所有2021.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