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 技轉公告| 活動訊息|農業相關新聞:研發成果報導、科技發展、商情訊息、焦點訊息
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7/19
每年4至9月是草莓種苗繁殖期,但夏季高溫炎熱、降雨又多,草莓苗容易感染病害,育苗不當恐影響後續草莓栽培,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累積多年試驗及田間輔導經驗,彙整出育苗期間各階段操作及注意事項,發行SOP摺頁供農民索取,並同步在網站公開,以強化農民草莓苗生產技術。新聞來源: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2021/07/16
近年來秈稻因二期作好發白葉枯病,以致農民栽培意願降低,然而秈稻在國際市場較具競爭力,且較耐高溫的秈稻品種在全球暖化趨勢下將更具環境栽培韌性。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7/15
近來氣候變遷影響,夏季溫度有越來越高的現象,同時降雨也變少,高溫與乾燥的氣候影響蔬菜的生長,今年梅雨偏少、溫度也偏高,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提醒農民注意,夏季高溫強光對龍鬚菜造成的影響,建議可以適度給水讓龍鬚菜可以降溫,或是搭設遮陰網避免強光直接照射。新聞來源:Yahoo新聞 2021/07/13
台灣農業又有新突破!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12 日表示,已成功研發出具早熟性、飄出芋頭香味的新品種「台農 85 號」,該品種甚至能有效預防水稻主要害蟲的危害。新聞來源:中央社 2021/07/10
台東新興特色作物木虌果,台東農改場取得「木虌果台東1號」品種權,農民可申請非專屬技轉。木虌果含茄紅素等營養成分,適合應用於調製果汁、冰棒等或料理成雞湯、燉飯。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7/0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東場)研發友善環境的果樹斑星天牛防治技術,以降低果農損失,維持產業永續發展。本文以常見且較熟知的斑星天牛為例,進行防治技術說明。新聞來源:foodNEXT食力 2021/07/09
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積極推廣「智慧農業水稻直播體系」栽培技術,該技術可減少5成以上之育苗費用,並解決田區面積小、請工不易及秧苗不足等困難,但受限於該直播體系以秈稻較為適宜,而秈稻品種卻不易拓展的問題,如今苗栗場解決了這個困境,進行稉稻品種之智慧直播栽培測試及示範推廣,增加品種的多樣性選擇。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7/09
冬瓜加工產品多元,但削皮不僅需要充足的人力作業,而且經過長時間削皮,冬瓜表皮會造成工作人員皮膚不適。 農委會桃園區農改場研發「冬瓜削皮機」,利用機械自動移除果皮,不僅穩定品質,同時避免人員皮膚不適,是冬瓜加工製程的好幫手。新聞來源:水產試驗所 2021/07/08
為促進臺灣原生水生動物多元利用於觀賞水族產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以原生淡水蝦為目標,選擇體型小巧、色澤鮮豔、具有觀賞價值之淡水匙指蝦科,建立其繁殖育種技術,目前已完成多齒新米蝦及附刺擬匙指蝦之繁殖育苗最適條件,可望成為觀賞水族界的新秀,預估年產值可以達到500萬美元以上。新聞來源:林務局 2021/07/02
炎夏日正是吃筍的好食節,嘉義沿海地區因有地層下陷、土壤鹽化的問題,不僅在地居民農耕不易,海岸造林工作也是相當有難度。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去(109)年6月在嘉義東石沿海地區試驗栽植原生烏腳綠竹試驗,這批竹苗由原來70公分生長到超過2公尺高,已經可以開始收成,綠竹筍單價高,未來可推廣給海岸鹽化地農民種...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021/06/3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多年來積極從事青蔥育種工作,以選育耐熱性佳且品質優良之青蔥新品種為目標,終於在110年獲得青蔥新品種「蘭陽5號」的植物品種權,本品種具有蔥白長、夏季產量高等優良特性,適宜於宜蘭地區栽培。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6/2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不同花色的蕎麥品種為育種目標,從2009年冬季裡作開始,以混合法進行育種作業,歷經單株選拔、品系比較試驗、高級產量比較試驗及區域試驗長達11年,於2020年11月育成淡紅花色新品種蕎麥「台中6號」。新聞來源:林業試驗所 2021/06/25
因應台灣農業部門在2050年需達到30%減碳標準以達到我國淨零排放政策,林業試驗所研發植物組織細胞水分低溫萃取製程,此一乾燥製程除了能進行植物組織乾燥外,也能在乾燥過程中收集有香氣的植物組織細胞水分,供作香氛體驗,全程省電並節能,在有限空間亦能產生高品質之產品,同一製程可同時生產乾燥農產品及具有香氣...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6/23
農委會種苗場表示,目前國內木瓜主要栽培品種為台農二號,產量雖高但不耐儲運;日陞種品質好、耐儲運但產量低。為提升木瓜產業競爭力,以及選育產量高、品質佳且耐儲運的木瓜品種,種苗場經多年試驗,終於選出「TSS_A39」、「TSS_A43」「TSS_A46」三個高產、質優且耐儲運的木瓜新品系。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6/22
農委會訂定目標提高母豬平均生育頭數,初步從每年平均15.2頭提高至17.2頭,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將打造助產機器,提升育種效率、減少母豬生產風險及提高初生仔豬的存活率,畜試所所長黃振芳說,這款分娩機器人的設計還在開發階段,收集聲音與影像資料,教育AI學會判讀並執行指令,預知母豬難產、提醒人力介入,並提供...新聞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2021/06/22
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南部春夏季天氣日頭赤炎炎,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今年芒果生育期間光照充足,色澤漂亮、營養價值比以往還高,糖度甚至超過12oBrix,比外銷日本的還甜,歡迎消費者多加選購,一同享用味蕾的饗宴!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7/16
走進超市,貨架上成排整齊的商品映入眼簾,數十年如一日的豐饒景觀背後,倚賴的是規律而效率的新陳代謝——生鮮熟食上架後兩、三天就得丟棄;食品每隔幾個月、數年就要汰換一輪。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7/07
2017年10月農委會提出最新《植物醫師法》版本,並訂下化學農藥十年減半的目標,植物醫師在十多年來的倡議之下,在臺灣終於有了明確的實行方向。身為臺灣農業教育先驅的國立嘉義大學(簡稱嘉大),於2012年成立四年制的植物醫學系(簡稱植醫系)、2018年成立植物醫學系碩士班,並設立植物教學醫院,以「教、考...新聞來源:客家電視 2021/06/28
茶產業可說是與客家人息息相關的產業,有農企業將屏東內埔占地717公頃的老埤農場,闢建成智慧茶園,透過科技管理提升經營效率,從灌溉施肥、噴藥防治到採收,通通機械化,省下10倍人工。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7/2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電商購物趨勢銳不可擋,生鮮農產品更成為消費新寵兒,農委會特別製作電農成果影片,昨(19)日上線,希望更多農漁民轉型與電商合作,拓展通路,搶攻市場大餅。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7/16
值此COVID 19疫情肆虐全球之際,為突破疫情限制持續協助國內業者開拓中東市場,日前外交部委託外貿協會辦理「2021中東市場臺灣農水產品線上洽談會」,擴大與該地區之經貿交流,加深互惠合作關係。新聞來源:Yahoo 新聞 2021/07/15
新冠肺炎疫情造就宅經濟,網購、休閒、娛樂皆使用行動載具,零接觸消費蔚為潮流;為協助小農因應後疫情時代的消費行為,高市府農業局利用「高雄市青年創業發展基金」,從四月份開始推動「小農電商輔導計畫」,內容包含了協助小農上架電商、舉辦實體媒合會及線上輔導課程等,目前已成功媒合超過六十位農民上架電商、跨足網路...新聞來源:Yahoo 新聞 2021/07/1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南區分署輔導辦理「冠軍農糧」市集,自15日起至25日在高雄漢神巨蛋購物廣場獨家登場。南區分署長羅正宗表示,此次市集邀請12家南部縣市曾榮獲國內農產品競賽或銷售冠軍、國際競賽金牌、農委會神農獎、農委會台灣農漁會百大精品、生產面積最大等殊榮的農產品生產單位,提供超過80項具有有機驗...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7/05
自全台5月疫情升至警戒三級,致全台實體通路購買蔬果量大幅降低,影響盤商訂購量,高雄每年銷外130公噸的金煌芒果,今年更面臨國外疫情嚴峻,遇到外銷訂單臨時喊卡暫緩發貨,在產季開始前,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已提早佈局,積極安排各大電商平台上架販售,今(5)日起將在誠品線上展開獨家活動,送出限量保冷袋,讓民眾購...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1/07/01
全國農業金庫今天表示,繼今年跟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合作促銷鳳梨,帶動產地價成長,再於「農金安心GO」平台設專區促銷芒果,至7月底買滿500元折50元,盼助果農安度疫情。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6/30
新冠肺炎重挫全球經濟,消費者對健康食物需求提升,亞太地區的食農新創產業去年反而逆勢上揚,整體投資創歷年新高。好食好事基金會業師近日應邀線上出席「亞洲未來食品大賽(Future Food Asia, 簡稱FFA大賽)」,指出台灣的植物蛋白產品擠壓成形技術領先全球,有極大發展空間。新聞來源:天下雜誌 2021/07/19
近年來歐盟區的農場已大量減少動物的籠養,改用放養的方式,因為消費者愈來愈重視自己購買的蛋跟肉來自什麼樣的農場環境。140萬歐盟公民請願支持「結束籠養時代」,許多大型食品公司都表明支持取消籠養政策,包括雀巢、聯合利華 (Unilever)、億滋國際 (Mondelez) 等大廠。新聞來源:foodNEXT食力 2021/07/19
2021亞洲生技大展」首波線上會展自2021年7月19至28日於「2021亞洲生技大展」展覽官網展出,農業委員會配合大會行銷國際與展出規劃設置「農業科技館」,以中英文展示該會試驗改良場所、農業科技研究院以及與國內大專院校合作之最新研發成果,呈現農業科技之多元連結與跨界應用。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7/19
雲林縣燒稻草農棄的情形仍多,為克服過去偏僻農田取締的困難,雲林縣環保局利用網路Line成立「雲林縣露天燃燒通報平台」,加速通報稽查効能,民眾透過平台通報露天燃燒,每筆可獲百元獎勵金,期能遏止農村亂燒農棄的陋習。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7/16
2021年第32屆東京奧運會即將在7月23日盛大展開,中華代表隊已蓄勢待發為我國爭光,農委會今(16)日宣布,台灣香蕉首度獲選為奧運選手村食材,各國選手將在日本品嚐到我國優質美味的香蕉。新聞來源: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2021/07/16
本(110)年度產銷履歷達人名單出爐,由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推薦的臺東縣關山鎮梓園碾米廠及池上鄉農會,以生產品質優良之稻米,從全國110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產銷履歷達人殊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預定於10月底頒獎表揚。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1/07/15
因應一期停灌,台中市大安區農會輔導農民耕種台農57號黃金地瓜及台農66號紅金地瓜,今日上午由總幹事蔡建宗至農友林宗隆及張村田勘查地瓜種植情形,地瓜佈滿地瓜園,令人期待成熟採收的喜悅。新聞來源:水土保持局 2021/07/14
素有「果醬界奧斯卡」之稱的「世界柑橘類果醬大賽The World"s Original Marmalade Awards,來自南投埔里玫瑰農場「玫開四度食用玫瑰園」創下亮眼成績,採用臺灣玫瑰入柑橘果醬,奪下1金、1銀、4銅,比賽有分職人組跟一般民眾組,他們是2021年臺灣唯一榮獲職人組金獎,消息傳出...新聞來源:foodNEXT 食力 2021/07/14
為擴大推動產銷履歷,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舉辦2021年度產銷履歷達人徵選活動,自2021年4月開始徵件,報名踴躍,歷經各產業機關代表、專家學者進行資格審查、初選及複選之嚴謹評核,選出農糧業者10位、水產業者3位及畜禽業者2位,共計15位優秀菁英與團隊當選本年度產銷履歷達人。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1/07/13
「乳牛過得好,我們的收成就好。」全國首創 65°C 低溫殺菌的吉蒸牧場,獲得全國第一支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頒發的「動物福利標章」,表彰他們減少乳牛痛苦的程度或時間,並增加乳牛正面、積極的福利。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7/13
農委會轄下各改良場試所均提供免費的土壤肥力檢測服務,許多農民常利用申請檢測,但「灌溉水質檢測服務」知道的人卻不多。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建議農友每半年檢測一次灌溉用水,主要監測水質酸鹼度、電導度及鈉含量,確保作物健康生長;坊間水質檢測相同項目要價動輒數千元,但在各改良場試所檢驗費用是「免費!」新聞來源:Yahoo 新聞 2021/07/13
防檢局表示,海巡署偵防分署彰化查緝隊日前偵查數起疑似網路販售非法農藥案件,成功破獲網路販售來自中國大陸未經核准輸入之偽農藥案件新聞來源:林務局 2021/07/13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13日鬆綁部分戶外場域,林務局14處國家森林遊樂區於今日開放遊客入園,在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指引、維持入園人數管控之前提下,以位於北部的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例,截至下午四點累計入園人次超過960人;位於台中市的大雪山入園累計人次也超過300人;嘉義縣的阿里山...新聞來源:Yahoo新聞 2021/07/04
屏東的枋山、枋寮和獅子等鄉鎮,是愛文芒果主要產地,日前受到Delta病毒侵襲,終於在昨日(3)完成萬人篩檢全部陰性,疫情有效控制住,不過芒果卻也因此一度滯銷,網紅融融5月徒步環島到屏東時,曾到當地芒果園體驗一日果農,瞭解到他們平日辛勞,還發現果實不只會被蚊蟲啃咬,猴子也會偷吃,不過當地果農只用簡單道...新聞來源:foodNEXT食力 2021/07/01
為強化農業保險勘損專業、建立危險分散機制,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訂定發布「農業保險合格勘損人員管理辦法」及「農業保險危險分散及管理機制實施辦法」,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由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簡稱農險基金)負責執行,農業保險制度建構完成。新聞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21/07/01
為確保農產品食用安全,農委會推動農藥購買實名制政策,於110年7月1日公告修正規定要求零售農藥販賣業者陳報販售資料時須增加陳報交易對象之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請農民或ㄧ般民眾於購買農藥時配合,透過農藥購買紀錄也可佐證實耕者身分,讓農業政策更精準到位。新聞來源:自由健康網 2021/06/30
甜養生的地瓜深受不少人喜愛,烤、蒸、炸都相當美味。農委會在臉書粉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文指出,甘藷很有營養,不但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也是很好的澱粉攝取來源,除了澱粉營養與口感口味的選擇之外,顏色不同營養成分也略有不同。新聞來源:上下游 2021/06/29
灣年產17萬噸芒果,換算將近5億顆,平均每人一年吃掉21顆芒果!每逢夏季,水果攤總會看到芒果家族齊聚一堂,從土芒果、愛文、金煌、玉文、夏雪、紅龍、黑香、凱特等品種輪番上陣,你認得出幾種呢?新聞來源: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2021/06/28
每年6月底是釋迦夏期果開始生產的時節,由於釋迦果肉香甜、品質佳且營養豐富,廣為消費者所喜愛。釋迦為高呼吸率之更年性水果,在夏季高溫期果實更不耐貯運,運送到市場或消費者端時,常發生部分果實已軟熟,影響通路販售及消費者購買意願。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1/06/26
台東一期水稻抗旱成功農民歡喜收割,有農民收割後燃燒稻草。農糧署東區分署呼籲,勿露天燃燒稻草,應就地掩埋增地力、護環境;如查獲燃燒稻草達2次,將暫停申報繳交公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