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 技轉公告| 活動訊息|農業相關新聞:研發成果報導、科技發展、商情訊息、焦點訊息
新聞來源:食力新聞 2020/07/15
台東區場已建構六級化產業模式,近期推出原生木虌果新品種「臺東1號」,並研發木虌果蜜餞及木虌果酥,期待帶動一級生產到行銷,促進當地農業觀光樂活產業發展。新聞來源:種苗改良繁殖場 2020/07/14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成功開發適合阿勃勒種苗生產標準作業流程,包含種子預措處理、調整施肥種類,及使用廢棄腐熟香菇太空包栽培介質,與種苗業者的育苗時間相比,可縮短2至3個月的生長時間。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0/07/14
不是只有人類有病毒危害健康,植物也有病毒肆虐,嚴重時會影響產量,引發糧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14日指出,該所具備全國最完整的植物病毒血清庫,多年來積極開發各種作物病毒檢測用抗血清或核酸檢測試劑,三星蔥農友指出,經過篩檢後的優良品種,在逆境時產量硬是比別人多兩成。新聞來源:水產試驗所 2020/07/09
向陽農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向陽公司)今日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官員見證下,將1.2萬尾SPF(無特定病原、specific pathogen free)大白蝦無償贈予二家SPF白蝦繁殖場作為繁殖用種蝦,以具體行動支持生物安全防疫概念,促進國內白蝦養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0/07/08
全台每年約有1萬公噸雞鴨剩餘脂肪,過去只能應用於製作飼料或直接廢棄,農委會畜試所成功開發出專利技術,不但能做出最純鴨油,還首創做出雞油角,可望開創24億元產值。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020/07/0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新育成之優質苦瓜品種「苦瓜花蓮7號」在壽豐觀自在有機農場試種,生長勢及產量表現良好,果實外觀美、口感佳,富含維生素C、葉酸、總膳食纖維及蘋果酸等,很適合鮮食,將推廣種植。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20/07/14
嘉義大學、農業科技研究院與民間合作,將以往牛隻吃多了會脹氣、拉肚子的甘藷加入益生菌,成功讓牛隻生長曲線變漂亮,連肉質、油花品質也提升,目前全台已有10家畜牧場以益生菌甘藷青貯料取代部分飼料玉米來養牛,成本起碼少10%到20%,成功替甘藷下腳料找到新去處。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0/07/10
教育部推行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 USR),成大107年共獲得3項計畫,成績名列全國前茅,USR 實踐場域橫跨臺南平原區的官田、沿海區的七股、將軍及北門、溪北區的後壁、東山及白河。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20/07/0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座落於屏東,為臺灣唯一的農業生技產業聚落,其擴充計畫164公頃土地公共設施工程已全數竣工,配合農科園區既有面積233公頃,園區面積規模合計達約400公頃。新聞來源:科技新報 2020/07/08
根據 IDTech 研究報告,全球建設、農業與採礦用機械電動化市場,將在 2030 年達到 1,490 億美元規模,隨着車商在電池與電動車相關技術不斷的突破,農業用電動車輛的效能也不斷在強化,而且農地擁有兩個都市學不來的電動化優勢。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0/07/04
雲林縣農民大學4日在虎尾鎮農博生態園區舉辦結訓典禮,共有100名菁英農民獲雲林縣政府頒發農業經理人證書,未來縣府將與虎尾科技大學合作,課程加入更多智慧科技元素,藉由強化「農業力」提升國內外的競爭力。新聞來源:民眾日報 2020/07/03
雲林縣長張麗善與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伯耕今(3)日簽署協議,未來將共同推動「雲林褒忠農業機械科技園區」開發事宜。張麗善表示,褒忠農業機械科技園區的開發,不僅有助雲林農業產業升級與加值,讓農民收入穩定,更可為雲林創造就業機會,縣府會全力配合,與產業、農民攜手共創多贏。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0/07/03
受氣候變遷影響,近年來颱風侵襲次數增加且暴雨強度遽增,農委會於2011年起規劃建置「農田水利災情通報系統」,並整合建構「農田水利災害防救系統」,以維護農業灌溉閘門及農田排水於汛期期間保持功能正常及暢通,讓「災情通報」走向「災害防救」,預計年底建置完成。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0/06/29
國立聯合大學農藥檢測中心引進農藥分析前處理設備、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氣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氣相層析-火焰光度偵測器等高階分析儀器,可提供檢測服務項目有食品中殘留農藥快速篩檢191項、食品中殘留農藥檢測381項,並向財團法人全國認證機基金會提出測試實驗室ISO/IEC 17025認證申請。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0/07/15
目前正值紅龍果產季,本年氣候平順搭配農友精湛栽培技術,生產的優質紅龍果,果形亮麗,汁多味甜,除含豐富的維生素B、C及鐵質等多種礦物質、水溶性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等成分外,更含有一般水果少有之植物性蛋白、甜菜苷,既能吃到美味健康,又能作好體內環保,請消費者趁產季多加選購,自用送禮皆相宜。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0/07/15
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與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合作,策畫「花仙子趣農村—走進八卦山,玩出農村WAY」遊程,聯合在地農村推出深度旅遊行程,包括茉莉花、紅磚工藝、茶香體驗等,使用農遊券與振興三倍券,還有專屬優惠。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0/07/13
為響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傳遞產銷履歷食材及概念,提供民眾更安全、安心的外食選擇,在農糧署、悟饕池上飯包、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三方齊力籌備下,推出產銷履歷溯源便當,即日起於全台205家門市推出販售,讓民眾更方便享用安心便當。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0/07/09
為搶食600億三倍券大餅,農委會今天宣布推出每張250元的農遊券,共發放500萬張,經費達12.5億,民眾即日起可至農業易遊網登記抽獎,最快15日就可至農漁會、休閒農場等地使用。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0/07/08
高雄燕巢芭樂產量居全台之冠,高雄市農業局近期輔導農民團體研發各式加工品,如芭樂蛋糕、果乾、茶包、冰品等,其中「醜芭怪冰棒」大受歡迎,濃縮完整芭樂風味的冰棒,成了夏季消暑的小確幸。新聞來源:客家電視台 2020/07/07
屏東是台灣香蕉最大產區,面積超過4000公頃,20年來,台灣香蕉外銷日本的數量與金額,因其它國家產區競爭,外銷量逐年下降,導致農民收入大幅下滑,經過屏東縣政府積極協助蕉農後,取得歐盟認證,讓屏東香蕉輸入日本的產量成長,今年預計外銷出口日本的香蕉訂單,可望達2000噸再創新高。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0/07/05
芒果季節來臨,台南市政府農業局舉辦台南國際芒果節行銷,在全市6個重要芒果產地,都有各具特色的產業文化活動,5日在大內區青果市場登場,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早期台南山區交通不便,大內位處節點,青果市場非常熱鬧,隨著台84通車及山區交通改善,榮景不再,平時只剩零星農家,芒果節帶動人氣,但要如何延續效益才是重...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20/07/15
生物防治與友善環境是未來農業趨勢,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館與農民合作,推廣「綠色保育認證農田」,在農田周邊設置蝙蝠屋除蟲害,同時研究蝙蝠生態,希望打造雲林縣成為友善環境農業示範縣。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0/07/1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為讓消費者吃到安全、安心好食材,持續輔導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事宜,並自本(109)年7月起在臺北希望廣場設置產銷履歷專區,以提升產銷履歷能見度及消費者支持度,帶動國人選購產銷履歷優質食材。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0/07/10
員林市農友好幸福!市公所小型農機補助方案將自7月16日上午8時起受理申請,每台最高可補助3000元,員林市長游振雄表示,不少農機業者都接受以振興3倍券購買,換算最高可省5000元,但名額有限,呼籲有需求的農民把握時間盡速申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0/07/10
新北市政府近年來極力推廣漁港觀光,盛夏期間推出「夜漁港三倍爽」系列活動,首先由瑞芳區的深澳漁港光雕水舞秀拉開序幕,今年水舞秀特地邀請新加坡金氏紀錄光雕投影Hexogon Solution(賀喜)團隊,量身打造融合在地漁港特色及地質景觀的光雕水舞秀,自11日至24日每天晚上7點到9點,每30分鐘進行展...新聞來源:HiNet新聞 2020/07/08
雲林縣政府辦理高速鐵路聯外道路改善計劃「站區北側道路改善工程」的跨新虎尾溪景觀脊背橋近期完工,並經縣民投票後決定命名為「雲禾大橋」。新聞來源:茶業改良場 2020/07/0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指出,臺灣蜜香紅茶世界聞名,花蓮縣瑞穂鄉的舞鶴茶區更被譽為「蜜香紅茶的故鄉」,全鄉植茶面積約 74 公頃,大葉烏龍為主力品種約佔 30 公頃以上。經查今(109)年 6 月份瑞穗的舞鶴氣象觀測站只測到 29 毫米的雨量,其中有 24 天完全沒有降雨,每日最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