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農糧署 2019/12/14
臺灣茶世界知名,它以豐富多樣香氣滋味、高品質及安全安心著稱,背後更蘊含著傳統悠久的茶文化,以及新世代不斷注入的文創體驗,交織成為迷人的臺灣茶產業。為輔導茶產業朝六級化產業發展,提升產業附加價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輔導中華民國農訓協會自103年起辦理「發展亮點茶莊計畫」,迄今六年來已輔導近100家...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2/10
胡麻傳統採收工序繁多,需耗費大量人力,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引進乘坐式割捆機,並加以改良,估計可以取代24個採收人力。農改場將於11日、13日及20日分別於安定區、西港區及善化區辦理3場次田間觀摩會,幫助農友解決採收時人力不足的問題。新聞來源:農傳媒 2019/12/10
魚菜共生是現在一種時尚的循環農業,預估2年後,還會有一項更厲害的魚菜共生模式推廣至業界,農委會水試所以深層海水養殖海水魚及藻類,大幅降低海水養殖成本並提高產值。現已測試過幾種水產品的串連養殖模式,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以牙鮃、長莖葡萄蕨藻、條紋石鯛、葡萄藻這4種魚及藻,串成一組養殖池,10坪面積...新聞來源:農傳媒 2019/12/05
「2019臺灣醫療科技展」5日開展,農委會以「農業健康館」參展,展出近年來與民生健康相關之農業生技成果。畜產試驗所研發無添加磷酸鹽的貢丸製程,讓貢丸不用化學添加物,還能保持Q彈口感,吃得健康。水產試驗所則將製作鯖魚罐頭剩下之魚頭副產物,萃取功能性磷脂質製成微脂體,可減緩骨質流失,這項技術是去年完成,...新聞來源:新頭殼newtalk 2019/12/05
「2019 台灣醫療科技展」於今(5)日至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行,農委會「農業健康館」也以四大主題呈現近年來42項與民生健康相關之農業生技成果,其中,為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農委會結合科技技術,推出有助骨質保健的「鯖魚分子食物」,及可對抗髮量稀少的「海木耳萃取物」等產品。新聞來源:新頭殼newtalk 2019/12/05
為提升合法國產材的市場並遏止盜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結合區塊鏈技術,領先各國,在今(5)日宣布推出「台灣林產品生產追溯系統」,成為全球第一套以區塊鏈記錄國產木(竹)材生產歷程的溯源系統!新聞來源:農業試驗所 2019/12/0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與國立臺灣大學、成功大學合作「以影像辨識技術結合多源影像資訊進行果樹產業監測技術開發」整合研究計畫,運用在大尺度的空間調查,到單一水果品質挑選等產業應用潛力項目,榮獲科技部「2019未來科技突破獎」,將於12月5日至8日在台北世貿展覽館舉辦之「2019未來科技展」進行展出。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9/11/28
金門原生野百合也有春天!金門縣林務所與金門縣農業試驗所合作,透過採果、播種、育苗及組織培養等技術保育野百合,同時也進行育種,經過10年努力,金門原生野百合也能走出金門太武山裸岩,成為綠美化金門城鄉巷道的植栽,未來希望能外銷各地,讓更多人知道金門原生野百合的幽雅身姿。新聞來源:農業試驗所 2019/11/28
木瓜栽培期間依賴化學農藥來防治,很容易造成農藥殘留的風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試所)舉辦,應用專業之管理策略,以健康種苗、清園和監測等栽培管理措施,並搭配所研發的非化學農藥植物保護製劑,研擬出一套完整的木瓜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技術,大幅減少50%以上之化學農藥使用,不僅節省成本又對環境友善,更...新聞來源:農傳媒 2019/11/28
近年來草莓因感染炭疽病,造成草莓苗供應不足,夾帶炭疽病病原菌的草莓苗移植田間,有3至4成會死亡,需要補植,發病嚴重的田區,補植率可高達9成,等於讓農民整季都沒收成。農業試驗所利用生物製劑液化澱粉芽孢桿菌P-2-2培育草莓苗,搭配田土消毒技術,可減少草莓苗因染炭疽病死亡的機會;利用此生物防治技術的田區...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1/27
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探討的重要議題,其帶來的農作物災損問題備受重視,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嘗試使用杏鮑菇廢棄資材,加入木屑等材料後製作成「菇鮑浚堆肥」並放置在田間,可吸引根類生長至其中,降低氣候變遷引發的豪雨、旱災損害,初估可減少約8成落果率。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2/17
近年國人稻米食用需求驟降。花蓮玉里雜糧產銷第一班於稻米等原作物外,投入薏仁種植。班長李建瑩提到,薏仁可採水稻種植方式,機械共用降低小農負擔,以「換工」方式,在各自農閒時交棒班務,緩解缺工情形。東區農糧分署長陳昌岑表示,國產「紅薏仁」營養價值高出進口許多,非常具潛能。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19/12/1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為協助農會超市、農民市集、道農市集及社區小舖等農產品零售點有效區隔產銷履歷驗證農產品,以利消費者選購,特別設計及製作產銷履歷專用島櫃、木箱及識別佈置,於12月14日假臺北希望廣場配合辦理「產銷履歷推廣影片首播暨銷售點開賣記者會」首度亮相,受到農民及消費者一致好評。新聞來源:大紀元 2019/12/17
雜糧與水稻輪作可活化土壤、改進地力,經過去年兩期的黑豆試種成果,發現黑豆很適合竹北地區的氣候生長條件,竹北市農會為讓大家認識在地的優質黑豆,17日上午在竹北聯興里新天宮廣場前的黑豆田,舉辦栽培講習及黑豆機械採收觀摩會。很特別的是,在講習現場展出一台類似大型的空拍機,實名為「植保機」,係以科技協助農民...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9/12/12
經濟部工業局近期積極推動「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電信龍頭中華電信也以行動物聯網,投入「農業NB-IoT,AI管理顧田水」計畫,打造田間智慧化管理,並導入多個大型契作商及應用場域。新聞來源:科技新報 2019/12/12
AI 人工智慧廣泛運用在工業自動化和各種數位轉型升級當中,然而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漁業如果想要邁向數位領域,除了各種感測器應用和天氣預警外,透過「人類智慧(HI)」與「人工智慧(AI)」的協同合作,不僅能提高產能與效率,還能將台灣獨有的職人文化與經驗數位化和數據化,讓傳統農漁業不僅能進行產業升級,還能將...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2/05
台灣茶葉世界有名,為了推廣台灣茶業,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系與台灣農林公司簽訂策略聯盟,透過產學合作、跨領域結合,在製茶產業專業人才培訓、茶樹栽培管理、茶葉產品研發等方面,提升台灣的茶業,也達到雙贏。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2/03
雲林虎尾科技大學上午展現深耕計畫成果,延續智慧智造與創新實踐善盡社會責任,展示跨域實作、場域實踐,落實人才培育及在地連結,智慧農業感測系統土壤、空氣等全遠端監控,解決農業缺工問題;建置農業人才雲,媒合供需;無人機隊、科技養殖等,讓雲林縣府團隊大開眼界。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2/01
隨著綠能成為全球能源共識,花蓮水利會與同達綠能公司合作於玉里鎮太平渠設置水力發電機組。同達總經理賴榮毅提到,機組一年約可產20萬度電,低環境衝擊特性適合台灣。水利會會長溫芳榮則說,台灣以農立國,太平渠作為示範點提供全台上萬條灌溉水圳借鑒意義重大,發電量雖小,卻踏出全國水利會的一大步。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1/30
高師大化學系教授林相儒多年來投入研究中草藥研究,近期還針對男性攝護腺保養,開發中草藥食品與茶飲。根據他的研究結果,所含活性成分調控男性荷爾蒙接受體作用的能力,優於南瓜子性荷爾蒙,有助於男性健康。新聞來源:林業試驗所 2019/11/27
油茶是常綠樹種,由於它的壽命長,一次種植後可多年收益,是兼具經濟與生態效益的優良樹種。為推動油茶產業與原住民經濟發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 業試驗所特別與財團法人臺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於108年11月28日在南投縣仁愛鄕辦理油茶栽培作業戶外示範,並於12月4日在臺北林試所舉辦 「2019年台日油...新聞來源:大紀元 2019/12/1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茶改場)「茶及飲料作物農產加值打樣中心」,17日由農委會陳添壽副主委揭牌開幕,正式對外試營運,未來將可提供農友完備的試製打樣場域及諮詢輔導服務,營造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並促進農產品多元加工利用,創造農產加值效能。新聞來源:農傳媒 2019/12/12
明年農曆新年來得早,開始煩惱春節該送什麼禮品嗎?農委會選出445項農業百大精品,19日至22日在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盛大展出,產品從當季鮮果、茶葉、加工農產品一應俱全,全是經過品質檢驗的安全食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有信心今年業績可突破5千萬,他也承諾將挹注資源協助國產農產品行銷。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2/10
立法院上周三讀通過「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開放農民在合法農地上建設農產初級加工場,農委會今召開記者會公佈相關管理細節,未來凡是農糧、水產、林產三類別中,只要符合農委會列入的加工原料,即可向在地縣市主管機關申請初級加工場登記證,進行通路上架、外銷等工作,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更喊出10年內將我國農業產值...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9/11/30
由外貿協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共同辦理「農特產品展售會」,今(30)日在台中市草悟道登場。展售會上共計120家攤位,集合全台「農業奧斯卡」神農獎、百大青農、以及各地農會、產銷班、合作社、青小農所產的新鮮當季農產品及加工品,希望「國產、安全、新鮮」讓民眾看得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1/29
台中為全台椪柑最大產地,去年出口460公噸,今年預估衝破700公噸。今年首批出口新加坡20公噸,29日於東勢果菜市場舉行封櫃啟運儀式,包括台中市農業局長蔡精強、立委江啟臣、東勢區農會總幹事田士欣及石岡區農會總幹事張東海都出席為農民打通路。新聞來源:農傳媒 2019/12/27
南投縣國姓鄉特用作物(咖啡)產銷班第3班,利用檳榔廢園轉作咖啡,如今是全臺最大咖啡產銷班,其發展國產精品咖啡品牌,具產銷履歷、產地證明雙標章,且屢獲國際評鑑高分;嘉義縣阿里山鄉雜糧產銷班第1班則以「秀明自然農法」生產通過有機驗證雜糧作物,致力復育部落原生種雜糧如赤小豆、葛鬱金等。此2產銷班堪稱農業生...新聞來源:農糧署 2019/12/17
為穩定花生產銷及產地價格,保障農友收益,農糧署輔導農民團體(農會及合作社場)辦理108年2期作花生穩定產地價格措施,以每臺斤40元(67元/公斤)以上採購達一定品質之花生,其價格由買賣雙方合議後交易。另輔導加工脫殼以供後端食品業者運用,並會同食藥署共同抽檢樣本送藥物毒物試驗所檢驗以確保食品安全,12...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9/12/17
農業明年十大新制包括禁用巴拉刈、從農準備金最高72萬元等,十大新制如下: ●農業經營準備金 2年最高拿72萬元 ●青年從農創業貸款期限 3年延為5年 ●農業環境基本給付 每公頃每年可領1萬元 ●推動農耕機械化 大小農機都有補助 ●正式禁用巴拉刈 替代藥劑有補助 ●響應保育 全台禁止象牙製...新聞來源:農傳媒 2019/12/16
屏東縣及高雄市是國內最主要的紅豆產區,今年產期正常,將由屏東縣新園鄉、萬丹鄉於12月25日前後率先進入收穫期;由於今年紅豆生長期間高屏地區日夜溫差大,有利豆莢籽粒充實,預估單位面積產量可達每分地350至400台斤,紅豆品質更佳,除籽粒較大顆,質地綿密,料理起來香氣也會較足。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9/12/16
雖然近年來有研究指出,植物可能有類似動物的視覺、聽覺和嗅覺的能力,但因為它們沒有腦,所以還是經常被視為反應能力非常慢,或是沒有反應能力的生物;然而,近期有科學家紀錄到,植物在因為缺乏水分而產生壓力時,會在空氣中發出人類聽不見的聲波,甚至首度在5公尺外偵測到植物的聲波,被認為是開啟了精準農業(prec...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2/11
農糧署將在12月20日至12月22日於台北花博公園爭豔館舉辦「2019安全安心農業精品展銷會」,邀請全國138家取得產銷履歷、有機驗證農產品之優質農民、農民團體及農企業與民眾面對面交流,讓消費者可更加認識產銷履歷及有機標章的意義及其特色,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屆時蒞臨參觀選購,共同支持台灣優質好食材。新聞來源:農傳媒 2019/12/10
有機、友善耕作不僅能生產安全農產品,也對環境永續有益,但產量不如慣行農法,且成本又較高,使得農業生產者望之卻步。但別忘了,田裡有好菌也有益蟲,台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在一場鼓勵農業永續價值的座談會上做出提醒,友善耕作可以養好土地,留下土壤裡的好菌及環境中的益蟲,就能幫助農民照顧好農作物。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2/09
埔里鎮桃米生態村,已連續3年獲農委會評鑑為優等休閒農業區,並也吸引無數青年返鄉創業,桃米休閒農業區推展協會今9日特別在桃米里為他們舉行2020年「璀璨傳承-新人、新業、新價值」新品發表會,除介紹這些新人及新事業,並也期待未來能整合返鄉青年力量,再造桃米休閒農業區新價值。新聞來源:CTIMES 2019/12/05
「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於12月5~8日在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行,今年展覽重點之一為農業科技,「農業健康館」以四大主題呈現農委會42項與民生健康相關的農業生技成果,並首度邀集12家業者共同展示相關產品技術,具體展現產學研之合作成果。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為眾人解惑說明農委會與醫療科技有何關係?他表示在推動...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9/12/05
行政院農委會主辦、農業科技研究院執行的「2019農業科技商機發表暨投資說明會」,日前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發表油茶、菇類、芒果等3件潛力案件。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9/12/03
台東女中學生參加「旺宏科學獎」,以研究「歐洲蜂」與紅麴菌可能的共生關係為題拿下銀牌,獲獎的洪宇潔表示,全球蜜蜂數量銳減,該研究結果發現紅麴菌與幼蜂的健康有關,希望此發現能應用在維持蜜蜂的健康上,對農業、養蜂業有所助益。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19/12/02
「想想看,雨林裡沒有農藥、化學肥料,各種植物生生不息。我們模仿雨林生態,以現代科技活化土壤,不用農藥和化肥,栽種的蕃茄、火龍果等蔬果長得快又結實,質量特別高。」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興藝峰董事長楊浩指出「後有機農場可模組化、規模化,是農業未來希望。」新聞來源:秒捷新聞 2019/11/29
嘉南藥理大學民生學院今(29)日,以「產地到餐桌,田園歸鄉樂」為題,舉辦108年度「永續農業敘事力計畫」成果發表會,以「永續農業發展」為題,透過產、官、學三方合作,進行產品與多媒體設計開發,期能促進在地農業加值與創新運用。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2019/11/28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現象日益明顯,面對暖化、降雨型態改變、極端氣候發生頻率與強度增加,農業部門首當其衝,對農業生產環境、農產品品質與供應,農民所得及產業,以及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造成影響,甚至危及我國糧食安全。新聞來源:今日新聞NOWnews 2019/11/26
技高一籌!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農業類學生技藝競賽成績揭曉,來自29所學校261名學生激烈角逐,國立員林農工個人賽部分獲得4座金手獎;在團體賽也取得4座團體獎,獲獎率高達八成,金手獎第一名的蔡俊良不僅可以保送國立科大,還可免費到外國進行國際技能學習。新聞來源:林業試驗所 2019/11/25
胡椒是許多美食佳餚不可或缺的提味焦點。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為使民眾瞭解胡椒科植物,特別在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的樹木標本園中,規劃建立「扇平胡椒園」,蒐集了包括胡椒、荖藤、大圓葉胡椒、紅莖椒草,以及其他藤本與草本的胡椒科植物共20餘種,邀請各界前來聚「椒」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