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2021/06/21
春石斛花色繁多且色彩繽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歷經6年研究育成春石斛新品系,黃花系列「臺東婚禮、臺東浪漫與臺東朝氣」3個新品系已於2020年1月4日於英國皇家園藝學會(The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RHS)成功登錄,目前春石斛的國際市場年需求量約為80...新聞來源:種苗改良繁殖場 2021/06/1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育成適合做為盆栽觀賞的彩葉芋新品種「種苗二號-紅心翡翠」,葉片火紅的中央斑塊搭配黃綠色波浪葉緣,活潑的姿態可增加市場上品種的多樣化,進而增進彩葉芋產業之發展。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1/06/1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出新興米食產品「米–豆米粉」,不僅提升傳統米粉的蛋白質、膳食纖維及抗性澱粉含量,更增添豆類香氣。而豆類富含植物蛋白質、膳食纖維,相較動物蛋白質其生產過程中用水量較少、碳足跡較低,也更加環保。新聞來源: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2021/06/08
傳統農業栽培管理大多依賴人工,為能確保產量與品質不受病蟲害及氣候影響,逐漸朝設施栽培的方向發展,並應用溫室環控設備調適栽培環境,但仍面臨農業人力不足與技術傳承不易。新聞來源:林業試驗所 2021/06/07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黑白照片攝影大師顏哲章老師合作,成功研發感光乳劑,可以少量製作、調整濃度,並可應用於不同材質的影像乘載載體,該所以顏老師的黑白攝影作品為實驗對象,顯示利用各種紙張,可讓黑白照片呈現出與傳統相片紙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6/02
畜禽飼養禁用預防性抗生素已是國際趨勢,預防家禽生病有更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健康,在飼料添加益生菌成為飼養常態,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花了3年時間,從土壤中篩選出枯草桿菌TLRI211-1菌株,可以改善飼料效率並增重,一般白肉雞飼養35天上市,飼料中添加此菌株的菌液,可提早一天達到上市體重,節省飼料也降低飼養...新聞來源: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2021/06/0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近期推出「家蠶製種量產體系建置」非專屬授權條件案,提供蠶室建置規劃、家蠶製種量產技術以及一定數量的原種蠶卵以供製種,推動傳統蠶業進化成為創新產業,歡迎有興趣的農民、廠商或生技公司向苗栗場洽詢。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021/06/01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自民國91年開始進行萱草品種改良,引進國外品種進行雜交選育,已培育出特性優良「萱草花蓮1、2、3、4、5號」,新品種「萱草花蓮6號–橘之樂(Orange Music)」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在市場上推出。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5/31
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大豆乾燥的採收處理技術,可將耗損降到6%,且乾燥時間較短,乾燥所需耗能較少,更省成本。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1/05/26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升溫,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和臨床中醫師共同研發中藥複方「清冠一號」(NRICM 101),配方包含板藍根、魚腥草及黃芩等10種中藥材,去年經三軍總醫院、長庚紀念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與彰化基督教醫院臨床證實有療效。新聞來源: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2021/05/21
高雄場多年來致力於火鶴花新品種研發,在106年就推出有花苞片獨特的鬱金香花型的新品種「高雄3號〜紅鈴」,經授權業界上市後廣受好評,並已於110年4月1日取得全臺花卉市場交易代號,目前切花產量及產值市占率約達10%。新聞來源:CTWANT 2021/06/19
青農魏瑞廷身為台東首位運用區塊鏈搭配物聯網科技,將台東在地池上米外銷國外,並創造出全新的稻米產值。今年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全台農業都面臨嚴峻的挑戰,異常變化的氣候讓農民難以掌握,使得過去耕種經驗無法應付這善變的天氣。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6/15
農委會去年9月預告將比特犬(Pit Bull Terrier)列為指定禁止飼養、輸入或輸出的動物,但遲未正式公告,主要是卡在海關必須具有精準判定比特犬犬種的能力,以便在輸入時把關。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1/06/13
台東縱谷一期稻入收割期,儘管日前因連日大雨造成部稻田水稻倒伏,且傳出「徒長病」病害,但將區塊鏈導入傳統農業的池上青農魏瑞廷在區塊鏈雲端大數據助攻下,仍是喜悅慶豐收。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6/06
近年來在政府與業者共同的努力之下,已有許多種子(苗)成功開拓外銷市場,但由於全球有許多國家對輸入之種子(苗)要求需有病蟲害檢疫報告或證明,除建立相關檢測技術外,也需建立一套標準化且具公信力之檢測流程,以符合國際規範的檢測報告,協助種子公司出口高品質種子。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5/31
嘉義縣位於肥沃的嘉南平原,是台灣重要的生產基地,過去因應氣候變遷,嘉義縣政府積極引導及推動減災設施及溫網室栽培,縣內溫室栽培設施逐年增加,以太保市為例,設施種植食用番茄、洋香瓜、美濃瓜等高經濟瓜果類為主,轄內200公頃溫室年產值估算可達23億元,因為設施農業興盛的背景,容易將自動化元素投入,農友生產...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5/24
美原住民族使用紫錐菊已有幾百年歷史,而在醫療進步的現代,紫錐菊相關產品仍持續用於改善感冒與呼吸道症狀,也是少數取得德國衛生福利部天然草藥研究委員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藥用植物之一,德國為最早投入其功效研究的國家,目前美國的衛生研究院也正積極投入該領域,以確保紫錐菊產品的安全性與功效,並評估其作為植物...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6/15
居家防疫進入長期抗戰,民眾宅在家無法外出採買,LINE購物宣布與夥伴「專業農」合作,推出每日由各地合格的優良產地採購選品提供之「農產百寶箱」,即日起,用戶可透過「專業農」的官方帳號進行預購。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1/06/07
提供各農會、合作社/農場、農企業 蔬果箱供應表。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6/04
宜蘭縣壯圍鄉精緻農產哈密瓜,香甜多汁,每年都是搶手貨,供不應求。今年產量豐收,卻因受到疫情影響,民眾少出門採購,縣長林姿妙今天幫忙促銷,為瓜中之王的品質掛保證,即日起可向壯圍鄉農會洽購,產季到月底。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1/06/03
本土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不樂觀,今天新增案例含校正回歸逾5百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坦言疫情往上升趨勢走,且因確診者足跡8成以上集中在雙北的傳統市場、賣場等,很多民眾改線上購物,農委會成立的電商平台「台灣農產嘉年華」5月銷售數字成長50%達1.5億元。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5/29
嘉義縣是蚵仔主要產地,每年端節前5至9月是盛產季節,碰上疫情又急又快,餐廳、夜市及小吃生意需求減少,衝擊蚵農生計,縣府協助蚵農利用多元通路銷售,縣府說,目前產地價格還維持在每台斤160元。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1/05/28
夏季葡萄本(5)月下旬進入量產期,彰化是葡萄主要產地,由於盤商染疫,影響葡萄的買氣。全國農業金庫強調,盤商染疫並不影響葡萄品質,歡迎消費者到旗下「農金安心GO」農漁產品產銷媒合服務平台「葡萄熱銷專區」支持採購。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2021/06/2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為加強新進農民農業經營實務能力,辦理農場見習計畫已邁入第13年,透過見習農場的甄選及管理查核機制,為學員創造優質的見習環境,開辦迄今,已培育近千位見習學員完成訓練,其中過半數學員仍持續在農業深耕發展。新聞來源:食力foodNEXT 2021/06/19
農委會近日針對「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進行修訂和增補,並訂定「驗證農產品認證機構許可及查核管理辦法」將農產品驗證轉移至第三方處理,更進一步加強驗證產品標示、生產記錄揭露查詢等規定,透過嚴格把關農產品的安全品質,確保消費者權益。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1/06/17
苗栗近日旱澇交替導致高接梨果裂,許多果農心血付之一炬。台灣民眾黨立委賴香伶今天替果農請命,要求農糧署一週內會勘,並研議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辨法補助,別讓農民在疫情期間生計、家計都落空。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6/17
自政府推動有機農業促進法以來,第一次出現有機雙認證的水產養殖場,更是目前全國唯一取得「有機水產品」認證標章的生技領導品牌,打破過往從來沒有水產品獲得國家有機認證的紀錄。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021/06/16
東部地區對於野菜的食用可說是家喻戶曉,然而對於種子種苗的取得則多只由野地野採,主要是取得容易,幾乎到處都有;由於野菜沒有專業採種,不容易在市場上購買得到,需栽培者自己留種,對於想要經濟栽培的農民則是一項困擾,何時留種採種就會變得很重要。新聞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2021/06/15
酸漿俗稱「燈籠果」或「黃金莓」,初夏是其盛產期,也是品嚐的最佳時機。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鼓勵消費者多多選購,並提醒選購時,應挑選果實顏色金黃,外型飽滿勻稱,外層萼片乾燥、無發霉尤佳,酸漿除了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且低熱量,是夏日不可錯過的酸甜好滋味。新聞來源:農委會 2021/06/11
農委會為培育農業優秀人才,於110學年度持續與35所學校合作推動「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由該會提供優秀學生農業職涯探索獎勵金與獎學金,最高每學年可領取到3萬元,鼓勵即將就讀高中的學生於6月下旬選填志願時,可選擇相關學校與科別就讀,未來成為優秀的農業一分子。新聞來源: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2021/06/11
綠竹筍主要產地為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等,為推廣綠竹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自94年開始辦理北部地區優質安全綠竹筍評鑑活動,雖然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首次停辦評鑑活動,但仍希望藉由多年評鑑經驗,向大眾分享相關挑選綠竹筍的訣竅。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1/06/1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陳吉仲主任委員今(11)日由農糧署胡忠一署長及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翁震炘總經理等人陪同,赴臺北第二果菜批發市場關心市場防疫整備情形,指示農糧署全力與臺北市政府、臺北農產公司等協力合作落實批發市場防疫工作,確保果菜批發市場營運不中斷。新聞來源:公民新聞 2021/06/09
近來天氣呈現不穩定狀態,時有強降雨或陰雨連綿情況下,柑桔黑星病、黑點病及潰瘍病等病原菌皆會隨雨水飛濺傳播。目前中部地區部分柑桔園已有果實出現病徵,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籲請農友做好雨後柑桔病害防治工作,以降低病害發生機會。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6/07
獎勵加工魚罐頭,農委會漁業署發布「110年度漁產品加工罐頭及保存食品生產獎勵作業規範」,以我國生產漁獲物為原料,作為加工罐頭或保存食品食材,每罐就能得6元獎勵,若原料為黑鮪魚,獎勵加碼至15元,獎勵限量100萬罐,期限至110年底截止。新聞來源:農業試驗所 2021/06/04
在全民防疫期間,為了減少群聚的風險,民眾的消費習慣改變,宅配蔬果箱變成蔬果採購之新選擇。但採買回家的蔬果該如何保存,才能維持新鮮美味?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提供居家蔬果保鮮小撇步,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又健康!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21/06/03
嘉義縣太保市民王福壽,原從事板模工程,4年前轉行投入溫室栽培,去年嚐試新品種「卡蜜拉」哈密瓜種植,收成僅2成,經太保市農會輔導及請教有經驗農友,改進種植技術,今年收成達8成,其中600顆達到縣府主推的頂級卡蜜拉「極光」品牌標準,中年轉業成功,成為「極光」供應商。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6/02
防疫在家,網購訂單爆增,導致宅配大塞車,為了舒緩宅配運送壓力,多家宅配業者暫停配送北部低溫產品,農魚畜產蔬果配送卡關。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1/06/02
本(110)年第2期作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各項耕作措施補(變更)申報作業,各縣市已陸續開始受理,尚未於今年初完成第2期作申報或需變更申報的農友,請把握時間向戶籍所在地公所或農會申辦。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21/06/02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表示,為讓人與動物、環境的健康永續,費時2年推動的「動物福利標章」稽核出首個產品,由吉蒸牧場的鮮乳通過11項指標取得,農委會也呼籲消費者力挺。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6/01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今天表示,為確保防疫期間農漁畜產穩定供應,相關拍賣市場須有效運作,農委會本週擬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議相關人員納入下一波優先施打疫苗對象。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21/05/28
行政院拍板,受到這波疫情影響的農漁民撥補1萬元、甲類漁民3萬元,農委會表示,農民部份去年就直接撥補1萬元入戶頭,至於漁民怎麼領,原則上以去年的名冊為基礎,至於條件資格,要等最後確定才對外公布。新聞來源:農糧署 2021/05/28
受疫情影響,大小朋友宅在家,自製料理正當道,選用國產蜂蜜為美食增添風味,或以常溫水或低溫水沖泡成蜂蜜水,即可輕鬆享受甜蜜佳餚無負擔。而挑選國產優質蜂蜜再也不是難題,凡有張貼產銷履歷標章,即是從蜂蜜生產過程到食用品質層層把關的保證。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2021/05/24
高雄市農業局自2016年導入植物醫師制度,今年再聘用2名儲備植物醫師陳原諄及邱柏勳,已分別派駐在美濃區農會綠色農業資材中心,及大樹區農會姑山倉庫,就近輔導產地農民。新聞來源: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2021/05/24
因應蓬勃發展的網購時代,為避免動植物疫病蟲害藉由網購管道入侵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自107年起即主動搜尋網路電商平臺違規販售動植物檢疫物、動物用藥品及農藥,當查獲疑似違規商品時,立即向網路販售平臺檢舉並要求下架,下架率達100%。